跳至內容

劉雋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雋湘(1916年11月27日—1999年5月3日)祖籍河北任丘,生於北京中國生物製品學家。[1]

1940年畢業於昆明同濟大學醫學院。

1942年參加湯飛凡領導的中央防疫處工作。

1940年代,首次在中國分離出出血性黃疸鈎端螺旋體和發現伊凡氏錐蟲,參與科恩氏低溫乙醇血漿蛋白分離第10法的建立。

1948年獲哈佛大學的研究獎學金,開始攻讀博士學位。後應湯飛凡要求提前歸國。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被指定為中央防疫實驗處代理處長。

1951年,協助湯飛凡完成了中國第一部全國統一的生物製品規範(草案)。在研究嚴重燒傷敗血症中提出「內毒素血症」的概念,並發現丙種球蛋白的治療作用。

在從事生物製品生產研究的幾十年當中,他創建和改進了多項工藝。1978年,倡導引進和大規模推廣應用血漿單采術,解決了原料血漿的供應問題,對推動中國血液製劑工業的發展起了關鍵作用。

其子劉迪(1950年7月6日-2011年10月18日)是中國政治異見人士

資料[編輯]

  1. ^ 其生平事跡可參閱百拇醫藥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等處發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