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北魏滅劉衛辰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北魏滅劉衛辰之戰,390年(北魏登國五年)至391年,北魏國王拓跋珪擊滅匈奴劉衛辰部的作戰。

386年,拓跋珪聚集舊部,在牛川(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南)稱為魏王,史稱北魏。390年七月,劉衛辰派兒子直力鞮率軍攻賀蘭部,賀訥困急,請降於魏。拓跋珪率軍救援,直力鞮引兵退走,拓跋珪遷移賀部於東境。次年十月,直力鞮再率軍八、九萬人,攻魏南部。十一月,拓跋珪率軍五六干設伏於鐵岐山(今內蒙古陰山之北)南,大破敵軍,直力鞮棄軍單騎逃跑。魏軍追擊,自五原郡金津(今內蒙古包頭市西)渡黃河,插入劉衛辰屬地,直逼代來城(今內蒙古東勝縣西)。匈奴部眾大亂,劉衛辰、直力鞮父子棄城逃走。拓跋珪大將伊謂率輕騎窮追不捨,至木根山(今內蒙古五原西),俘直力鞮、劉衛辰被部下所殺,劉衛辰小兒子劉勃勃逃走。魏軍於鹽池(今陝西定邊北)誅殺劉衛辰宗黨五千餘人,全部投屍於黃河。於是,河套以南胡族諸部皆降,魏軍繳獲戰馬三十餘萬匹,牛羊四百餘萬頭,實力大增[1]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