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哈佛數學150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A History in Sum: 150 Years of Mathematics at Harvard
哈佛數學150年
作者丘成桐史蒂夫·納迪斯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時間2013
頁數280
規範控制
ISBNISBN 9780674725003

哈佛數學150年[1](英語:A History in Sum: 150 Years of Mathematics at Harvard, 全名《歷史總結: 哈佛數學150年》)是丘成桐史蒂夫·納迪斯(Steve Nadis)合著的一部數學史著作,講述了哈佛大學數學系150年(1825年-1975年)的發展歷史以及它對美國數學發展的影響。

內容簡介

[編輯]

在二十世紀,美國的數學家在先前一個被歐洲數學家統治的領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哈佛大學的數學系是這一切發展的中心。《哈佛數學150年》是一部引人注目的著作,它記錄了美國數學先驅在代數幾何拓撲複分析數論以及其他前沿數學領域的創造。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重要的數學概念以及對它們做出傑出貢獻的數學家。

1825年,16歲的天才少年本傑明·皮爾斯(Benjamin Peirce)進入哈佛大學學習,而他將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進行原創數學研究的美國人,但這種抱負被其他人所排斥,因為在那個時代,教授們主要致力於數學教學而非數學研究。在他之後,威廉·佛格·奧斯古德(William Fogg Osgood)和馬克西姆·博謝(Maxime Boscher)接過了將哈佛數學系發展成為世界級研究中心的任務並吸引了像喬治·戴維·伯克霍夫(George David Birkhoff)一樣的傑出人才。伯克霍夫做出了一系列的傑出工作,與此同時,他培養出了一代數學領軍人物,其中包括馬斯頓·莫爾斯(Marston Morse)和哈斯勒·惠特尼(Hassler Whitney),它們在拓撲以及其他領域開拓了新道路。自此之後,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學者不斷湧入哈佛大學。

《哈佛數學150年》闡述了這些天才大腦做出的貢獻並說明了為什麼哈佛數學系的歷史是美國數學乃至於世界數學發展的重要組成成分。[1]

目錄

[編輯]
  • Preface
  • Prologue: The Early Days—A 「Colledge」 Riseth in the Cowyards
  • 1. Benjamin Peirce and the Science of 「Necessary Conclusions」
  • 2. Osgood, Bôcher, and the Great Awakening in American Mathematics
  • 3. The Dynamical Presence of George David Birkhoff
  • 4. Analysis and Algebra Meet Topology: Marston Morse, Hassler Whitney, and Saunders Mac Lane
  • 5. Analysis Most Complex: Lars Ahlfors Gives Function Theory a Geometric Spin
  • 6. The War and Its Aftermath: Andrew Gleason, George Mackey, and an Assignation in Hilbert Space
  • 7. The Europeans: Oscar Zariski, Richard Brauer, and Raoul Bott
  • Epilogue: Numbers and Beyond
  • Notes
  • Index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Introduction of A History in Sum i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