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基督教兒童基金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督教兒童基金會」(Christian Children's Fund)原稱「中國兒童基金會」(China's Children Fund),由長老會(Presbyterian)之J. Calvitt Clarke於1938年10月6日創立,旨在援助因抗日戰爭而流離失所的中國兒童。隨着任務擴展到其他國家,該會於1951年2月6日更名為「基督教兒童基金會」 (Christian Children's Fund)。2002年6月,該會與其他11個國際兒童援助組織建立一個全球網絡,即為ChildFund Alliance。

部份在香港事工

[編輯]

1950 年,中國政權易手,共產黨執政並驅逐所有外國傳教士離境,「基督教兒童基金會」在華主事微勞士牧師(Rev. Verent Mills)前來香港,繼續事工。該會為在1978年8月1日於香港成立之「香港青少年服務處」前身[1]。以下為「基督教兒童基金會」部份在香港之事工:

大埔農藝所及松嶺村

[編輯]

該會於1950年10月創辦孤兒農藝所, 地點在大埔南坑村,為孤兒提供照顧及農牧業訓練。1973年前該會於大埔南坑頌雅路的「松嶺村」佔地14.5英畝,內有「松嶺育嬰院」(嬰孩的孤兒院)、「嘉樂兒童院」(兒童孤兒院)及一所學校。1973年該會將「松嶺村」移交予「匡智會」(前稱「香港弱智人士服務協進會」)[2]

元朗兒童教養院

[編輯]

1951至58年間,該會於元朗達德公所開設孤兒院,名為元朗兒童教養院[3]

調景嶺賑濟工作[4]

[編輯]
  • 1950年,該會與宣道會合辦手藝工場,為調景嶺難民提供就業機會。該會與宣道會合資七千元建造禮拜堂,以此為調景嶺會址開展事工。
  • 該會又向已於社會局登記之十六歲以下難民發給奶票,每日派發奶粉沖調的牛奶和糖果餅乾等食物;
  • 安排西方人士認養孤兒;
  • 並營辦一所幼稚園。

粉嶺信愛兒童院

[編輯]

1951年,該會接管「粉嶺育嬰院」後,亦管理位於粉嶺約瑟樓的「信愛孤兒院」(Faith Love Christian Home,又稱「粉嶺兒童院」),並在龍躍頭荔枝園開辦「信愛兒童院」(Faith Love School),專門收容 6 至 10 歲的孤兒,讓他們接受小學教育及照顧。部分在院內的兒童得到美軍官兵領養[5]。1971年「信愛兒童院」停辦,院址以一美元賣給宣道會西差會,成為「宣道園[6]

烏溪沙兒童新村

[編輯]
  • 1952年,該會向香港政府購入烏溪沙一幅土地作孤兒院之用。孤兒院於1958年落成後定名為「烏溪沙兒童新村」(Children's Garden)。兒童新村收容逾千孤兒,內有中小學校、教職員宿舍、禮堂、實驗農場、工場、大型足球場等康樂體育設施,並有66間屋舍(cottage),稱之為「家」。
  • 至 1950 年代初,該會在香港直接或間接資助九間兒童收容所。每年農曆新年期間,該會孤兒院都齊集在九龍麥花臣球場,舉行大型聚會。
  • 「烏溪沙兒童新村」於1971年結束,院址移交予「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Chinese YMCA of Hong Kong),發展成「烏溪沙青年新村[7][8]

資助天台學校

[編輯]

1953年石硤尾木屋區大火後,政府開始清理木屋區和興建公共屋邨,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質素。微勞士牧師建議政府可於「板式樓」(slab blocks)公屋的天台設立小學[9],成為香港天台學校的起源。該會先後資助天台學校三十所。

參考

[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20-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1). 
  2. ^ 存档副本. [2020-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3. ^ 存档副本 (PDF). [2020-04-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0-26). 
  4. ^ 劉義章. 孤島扁舟:見證大時代的調景嶺: 見證大時代的調景嶺.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5-09-14 –透過Google Books. 
  5. ^ 存档副本 (PDF). [2020-04-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6-12). 
  6. ^ 大事概要 - 70年代. www.sdc.org.hk. [2020-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1). 
  7. ^ 華僑日報, 1970-06-15
  8. ^ 烏溪沙青年新村. 2020-04-11 –透過Wikipedia. 
  9. ^ 《明報》專欄:2017年+天台學校+殖民地教育=. 浸信會天虹小學. [2020-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