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新莊行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新莊行宮,位於今北京市順義區張鎮侯莊子村南,舊屬三河縣(今河北省三河市),是清朝所建的皇家行宮。

簡介[編輯]

大新莊行宮,當地人俗稱為順義行宮、趙各莊行宮,位於今北京市順義區張鎮侯莊子村南,距北京紫禁城直線距離50.59公里。行宮在金雞河東岸,蟠龍山附近。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年),將蟠龍山行宮(位於大新莊行宮以南約3.7公里)移建至此,成為大新莊行宮。行宮外面有前石橋、西石橋、東木橋各1座。宮內有前、後大殿,後面有四合院、兩層樓一棟,共計房屋140多間。行宮四周有松樹百餘株,松樹林內有龍眼井兩口。該行宮是清朝皇帝謁東陵、蟠龍山拜廟、丫髻山進香途中的駐蹕之所。[1]

清朝時,大新莊行宮位於三河縣北部,當時三河縣除了該行宮,還有煙郊行宮[2]《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十一《京畿三河縣》記載:[3]

1960年代,大新莊行宮被人為拆毀。如今,原行宮的地面建築均已無存。1990年代,當地政府出資在行宮原址興建了一組仿古建築,後來由行宮書畫院管理使用。仿古建築院落的大門朝西,院內分為兩進院落,兩進院落之間有一垂花門。垂花門外東側的竹林中有一口古井,據傳是行宮的遺物。[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列岫得龙蟠水灵龙在渊,北京行宫书画院,于2015-01-02查阅. [2015-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9). 
  2. ^ 李惠明,三河史话,政协河北省三河市委员会,于2015-01-02查阅. [2015-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1). 
  3. ^ 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