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太原青年文學研究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太原青年文學研究會,是中華民國時期山西省的一個學術團體。

概述[編輯]

1935年2月,田景福任太原青年會學生幹事,聯絡了太原一些大中學生、知識青年和機關小職員以及少數文藝工作者,以基督教青年會為招牌,同趙秋心等發起成立了太原青年文學研究會[1]。會員不分信仰與性別,只要具備一定寫作功底,經其他兩名以上註冊會員介紹,均可加入[2]。每周四上午為活動時間,議題討論中外文學名著或研究會會員的創作,其中作品有田景福的短篇小說《水警》、《冬天的事》,張季純的《畢業之後》等。研究會還在《并州日報》上編每周一期的《青年文學》副刊。研究會與魯迅保持書信聯繫;魯迅病逝後,文學研究會決定由杜任之楊蕉圃亞馬、趙秋心、李淡虹、田景福等組成追悼會籌備委員會。1936年10月26日上午,在山西省國民黨黨部禮堂舉行了魯迅追悼大會[3]

太原青年文學研究會的主要成員有田景福、趙秋心、姚青苗王毅哉石磊張季純王中青史紀言陳連等人,很多是中國共產黨成員[4]。1936年,紅軍發動東征戰役,經黃河進入山西,太原的政治氣氛突然緊張。青年文學研究會的活動,引起了太原當局的注意,並被要求停止活動、《青年文學》也被迫停刊。但文學研究會並未向會員宣佈結束,而是繼續暗中活動。1937年七七事變後,因青年文學研究會會員大多參加了抗日運動,研究會自動解散[5]

參考[編輯]

  1. ^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編. 山西通志 第32卷 党派群团志. 北京:中華書局. 2000.06: 763. ISBN 7-101-02488-2. 
  2. ^ 太原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太原文史资料 第24辑. 太原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1999.01: 32–34. 
  3. ^ 范泉主編. 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辞典.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3.06: 161. 
  4. ^ 《山西文史資料》編輯部. 山西文史资料全编 第5卷 第50辑-第60辑. 1999.03: 861–862. 
  5. ^ 蔡鴻源,徐友春編. 民国会社党派大辞典. 合肥:黃山書社. 2012.08: 47. ISBN 978-7-5461-2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