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華僑管理區
外觀
太和華僑管理區 | |
---|---|
管理區 | |
坐標:25°48′19″N 100°36′12″E / 25.8053°N 100.6033°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上級行政區 |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 |
面積 | |
• 總計 | 5.8 平方公里(2.2 平方英里) |
人口 | |
• 戶籍人口(2010年) | 2,477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行政區劃代碼 | 53 29 24 502 |
郵政編碼 | 671609 |
電話區號 | +86 (0)872 |
太和華僑管理區是中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曾經下轄的一個管理區[1]。至2010年併入金牛鎮前,管理區總面積5.8平方千米,轄15個生產隊,全區有1,172戶、2,477人,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12.42%,歸僑651人、僑眷678人,佔總人口的53.4%[2]。
歷史
[編輯]1958年初,在此地建立國營太和農場,由雲南省農墾局主管,安置省、州機關下放幹部。1958年12月,賓川機械農場併入,為太和農場賓居作業區。1960年10月,為安置印尼歸僑,太和農場改建為太和華僑農場,由中僑委領導,委託省僑務處管理。1962年,賓居作業區劃出,建立賓居華僑農場。1970年,太和華僑農場改為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獨立三團一營,1974年12月兵團撤銷後恢復太和華僑農場,由省農墾總局主管,1978年7月劃歸省僑辦主管,為縣處級。1989年1月移交賓川縣人民政府領導,為鄉鎮級。[3][4]
太和華僑農場於1960年至1961年安置印尼歸僑1,500人,1963年安置印度難僑320人,1965年至1969年安置緬甸歸僑112人,1978年至1979年安置越南難僑1,729人,此外還安置了少量馬來西亞、柬埔寨、新加坡歸僑[3][4]。
2009年3月20日,國營太和華僑農場改制為賓川縣人民政府太和華僑管理區。[5]2010年12月3日,撤銷太和華僑管理區,併入金牛鎮,改制為柳家灣華僑社區,保留國營太和華僑農場牌子[2]。
地理
[編輯]太和華僑管理區位於賓川壩區,地勢平緩,海拔1,450米。管理區東西橫距4.4千米,南北縱距8.5千米,總面積5.8平方千米。[4]
氣候
[編輯]管理區屬於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7.8,年平均降雨量578.3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718.7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40-250天。[4]
參考資料
[編輯]- ^ 2009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宾川县. 國家統計局. 2009 [2022-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9).
- ^ 2.0 2.1 賓川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宾川年鉴·2011.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11: 79–81. ISBN 978-7-80750-614-0.
- ^ 3.0 3.1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大理州年鉴·1990.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1990: 55. ISBN 7-5367-0309-0.
- ^ 4.0 4.1 4.2 4.3 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總纂,雲南省僑務辦公室等編撰. 云南省志·卷六十五·侨务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2: 86. ISBN 7-222-00958-2.
- ^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大理州年鉴·2011.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11: 396. ISBN 978-7-5367-5034-0.
參見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 賓川縣國營太和華僑農場場志辦公室. 宾川县国营太和华侨农场场志(1958-1990). 內部發行.
這是一篇關於雲南行政區劃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