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鎮 (饒平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塘鎮
坐標:23°56′32″N 116°47′11″E / 23.94233°N 116.78649°E / 23.94233; 116.78649座標23°56′32″N 116°47′11″E / 23.94233°N 116.78649°E / 23.94233; 116.78649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饒平縣
村級區劃單位數
人口
 • 總計17,100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44 51 22 108
電話區號+86 (0)768

新塘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

新塘鎮,在廣東省饒平縣北部西側。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清朝屬元歌都下饒堡。鎮人民政府駐新塘圩,人口860人。1975年從三饒公社析出建鄉,1993年置鎮。西是待詔山,北是大尖山,中間是山間小盆地。主產林、茶、果、藥材,盛產香蕉、楊梅、梨、橄欖。特產「深坑水仙」、「嶺頭白葉」、「西岩奇種」名茶。有抽紗、鋸木、陶瓷等廠。

行政區劃[編輯]

新塘鎮下轄以下地區:[2]

溪美村、​饒豐村、​外宮村、​南村、​西石村、​頂厝村、​新樓村、​新塘村、​東山村、​烏洋村、​下壩村、​上南村、​南淳村和新寨村。

信仰[編輯]

東山村

外宮村

頂厝村

新寨村

新樓村

姓氏由來[編輯]

黃姓, 饒平道韻鄉黃氏,奉祀建饒公為始遷祖。道韻黃氏開基祖為漳州篁坑黃氏傳護公十代孫黃建饒,於元朝延佑元年(1314年)由福建漳州篁坑隻身遷徙入粵,娶燕坑姜氏媽,有子三個,名光裕、光華、光烈,定居海陽元歌都道韻鄉,傳衍至今為饒公之二十六世。子孫分衍潮汕各地,僅在饒平境內有三萬多丁,是饒平望族之一。後裔分衍:三饒鎮,新塘鎮之烏洋、上南淳、下南淳等地。

林姓, 路下林始袓 和義公 居漳浦縣東庵路下社,生大用。大用生七子:子亨、子貴、子賢、子慕、子華、子齊、子淵。元末兵亂,七子散居各地,四子子慕分居平和五寨鄉埔坪社,二子伯川。伯川原配彭氏生長子日隆,日隆遷安厚鎮龍頭。明正統元年(1436),石壁鄉始祖林日與諱乾泰從福建省平和縣龍興鄉安厚村遷居饒平石壁鄉(今新塘西石)創業,後裔分衍饒平新塘外宮村、新塘頂厝等地。

張姓, 唐朝開元時宰相張九齡,因唐末戰亂,世族各分遷關中、豫章、閩汀寧化而居,迨化孫公自福建寧化再遷上杭。張盛德(西元1306-1377年)又名子預,居海陽縣光德鄉(現大埔縣)南山黃竹塘座萬石堂。娶大小妻劉氏、羅氏。劉氏居饒平,生四子,張衍昌、張繼旺、張啟盛、張名卿。劉氏媽生四子:長子衍昌(葫蘆),居烏石,明朝間,衍昌烏石派後裔遷三饒下寨鄉(鄰近新豐鎮濚西村),傳至張夷緒(或稱張彞序)由三饒下寨遷下壩鄉(霞霸鄉)(現新塘鎮下壩村),為新塘下壩開基祖。又衍昌烏石派後裔張毅直(謚姐福)遷「仙螺村」,村名後改「雙螺村」又改「雙羅村」為雙羅開基祖(現饒平東山鎮)。

張姓, 據《張氏族譜》記載,開基祖於元朝初年從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鄉遷海陽縣上饒堡(今廣東饒平上饒鎮),明朝初年從上饒堡武石自然村遷居新寨村(今新塘新寨村祖厝自然村)開基創村,故名「祖厝」。

王姓, 饒平中部王氏來源有二派均為惟和公支派,王氏讓公居泉州開元寺曹巷,長子坦公宋初以事攜幼子萬璧窠居漳浦九都續移饒平黃岡,後移海陽縣登瀛(今潮安歸湖鎮)。庚一公復移饒之饒平海山黃岡,下至五世孫惟誥、惟修、惟和、惟精、惟一、惟平、惟志,和因倭亂奉母秦氏偕其弟兄,避於鳳凰山之東坑尾名為王厝島(今新塘東山村南側)。

詹姓, 六十一世祖大任公,生兩子:次祀(六十二祖),從福建寧化石壁村遷往江西廣昌。祀生勉(六十三祖)。勉生二子:長五十郎學傳(六十四祖)。六十四世祖五十郎公諱學傳(1101-1189),字成宗,號正鋒。北宋欽宗丙午年(1126年),社會動盪,南遷移居廣東大埔茶陽長窖村。學傳公是開基粵東、閩西南始祖。六十九世祖肇熙公,行三五郎,諱上弦,字東潞,號維明,生於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妻張氏、楊氏,張氏生二子:必達、必敬,楊氏生一子:必恭。暫住海陽錢塘(今饒平錢東錢塘村),後遷往湯溪白水塘,最後在西瓜園(今饒洋西瓜園村)定居,是開基饒平的始祖。七十二世祖伯珪公,諡敦崇,生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妻鍾氏,生五子:宗廣、宗亨、宗厚、宗華、宗源,繼妻鄒氏,生三子:宗教、宗疇、宗耿。宗廣公兄弟時稱八大房。其後派居饒平茂芝、饒洋、新塘上南淳新村、小榕乾子上、樟溪新民等地。

曾姓, 南宋年間,因元兵擾壤,不能安居,掌公,從福建寧化縣石壁村徙汀州府上杭縣勝雲里鄉,配洪氏,裔孫箴公,配鄭氏,生一子,模。模公,字友益,隨父由上杭縣勝運里徙永定縣金豐里太平寨(今龍巖永定下洋鎮下洋),是太平寨開基始祖。元末明初期間裔孫徙至漳州府平和縣清凝里(今平和縣九峰鎮),後裔又由平和縣移居饒平新塘圩後、新塘頂厝、新塘埔頂、建饒等地。

陸姓, 陸秀夫(1236-1279)字君實,南宋楚州鹽城(今江蘇鹽城)人。景炎元年(1276)趙呈即皇位於福建福州後,進封陸秀夫為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因陸秀夫與丞相陳宜中不和,遂於南宋景炎元年(1276)五月末被貶廣東潮州。舉家安置於廣東海陽辟望港口(今澄海市港口村陸厝圍)。陸秀夫共有九子,長子陸繇。元朝中期,陸繇第二代裔孫由辟望遷創於饒平元歌都(今饒平錢東、新塘一帶)。

沈姓, 沈姓是明朝從饒平弦歌都下饒堡(今三饒鎮)遷居至新塘鎮東山村,最多時有二三百人,現今居住的沈氏族人只有幾十人。

邱姓, 清乾隆年間(1736-1795),邱氏從廣東饒平縣弦歌都下饒堡(今三饒鎮)泰石花樓村遷新塘鎮九坑自然村創村。

朱姓, 清乾隆年間(1736-1795),朱氏從饒平縣弦歌都下饒堡(今三饒鎮)南聯坡頭遷新塘鎮白面石自然村創村。

陳姓, 於明末清初,為逃避戰亂,陳氏從福建省南康縣遷移至廣東饒平縣新塘溪美村創村。村民均為漢族,屬潮汕民系,使用閩南方言饒平潮汕話。

陳姓, 元朝時期,先人帶着祖宗牌位,由福建寧化縣石壁鄉遷徙至廣東饒平縣新塘溪美村,明朝時期建陳氏宗祠。陳氏宗祠佔地近500平方米,三廳兩庭,運用了木雕、石雕、嵌瓷三大潮汕建築工藝。

陳姓, 明初,陳文惠從廣東揭陽縣湯坑鄉(今揭陽普寧湯坑村)遷饒平新塘鎮新樓村創村。在村後山上,有一塊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立的墓碑石刻「考文惠陳公墓」。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