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昌言仲長統的著作,書名的意思是「當言之意」。全書共三十四篇,十餘萬字。該著作是仲長統去世後友人繆襲整理撰次成集的。《隋書·經籍志》中著錄《昌言》12卷。宋朝時全書已經散失。[1]後漢書中記載了《理亂》、《損益》和《法誠》三篇全文。《群書治要》、《意林》、《齊民要術》等書中也保存了《昌言》一些殘文。明代起該書有輯本。清朝馬國翰輯為二卷,刊入《玉函山房輯件書》,嚴可均亦收入《全後漢文》。中華書局2012年出版的孫啟治校注的《昌言校注》也是一種輯本。[2]

仲長統在書中對東漢末年的時政發表評論。[3]作者反對當時的神秘主義天道觀,作者還認為父母出現六種情況下,子女不應絕對服從。作者還反對奢侈、外戚宦官專權,主張恢復井田並限制土地兼併[2][4]

參考資料[編輯]

  1. ^ 仲长统.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2022-01-20 [2023-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9). 
  2. ^ 2.0 2.1 《昌言》.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2022-12-23 [2023-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9). 
  3. ^ 蘇東水總主編;王龍寶卷主編,中國管理通鑑 要著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03,第252頁
  4. ^ 徐少錦,溫克勤主編,倫理百科辭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01,第6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