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曲江模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曲江模式是西安政府——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打造的模式。其方式是利用區域文化遺蹟,以保護文化遺產為口號,進行房地產開發,招商引資打造文化項目、旅遊景區,從而賺取利潤的盈利模式,但這種過度商業化的開發模式引發了不少非議。

案例[編輯]

大雁塔景區[編輯]

2002年至2003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對大雁塔周邊環境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並在大慈恩寺北側修建了大雁塔北廣場和號稱亞洲規模最大的音樂噴泉,南北廣場佈滿巨大的仿唐建築,南廣場有玄奘雕像和大唐不夜城,西邊是咖啡酒吧飯館的聚集地。[1]

大唐芙蓉園[編輯]

大慈恩寺遺址公園[編輯]

唐城牆遺址公園[編輯]

法門寺[編輯]

興教寺[編輯]

參見 興教寺事件

代表人物[編輯]

段先念,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陝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董事長、總經理。[2]

爭議[編輯]

過度商業開發[編輯]

過度商業開發傷了文化的魂。雖然曲江模式在表面上帶動了西安的經濟發展,提升了GDP。但不可否認:在商業包裹下,經濟的泡沫,無法掩蓋曲江模式對西安這座千年歷史古城的所帶來的創傷。可以說曲江模式對於西安,甚至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保留和傳承是一場巨大的浩劫。[3] [4] [5]

利用佛教斂財[編輯]

曲江系通過運作,佛教劫掠成為囊中之物,每個功德箱都有指標,從中賺到的錢皆有回扣——把狂飆突進的原始資本積累方式利用到大師,甚至還利用到佛陀和僧人身上。別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連「盜亦有道」的最後底線都已經被曲江系徹底摧毀。[6]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