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彌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承休昭毅王朱彌鋠(1489年—1542年),明朝承休榮和王朱芝埌的庶次子(一作庶三子),明朝第二代承休王。[1]

生平[編輯]

弘治十一年(1498年)正月賜名。[2]初封鎮國將軍。嘉靖二年(1523年)九月,明世宗遣英國公張崙等為正使,翰林院編修黃佐等為副使,持節冊封朱彌鋠為承休王,[1]夫人王氏為承休王妃。[3]

朱彌鋠性格警敏絕人,折節喜儒雅,善決斷。曾收集古法書《復齋集》《古法帖》若干卷,[4]又著《存齋樂府》《復齋錄》十餘卷。[5][6][7]李夢陽贈詩:「至人開後學,君子篤前聞。」[8]

朱彌鋠認為父親朱芝埌和大伯唐莊王朱芝址互相攻擊損害了名聲,於是努力彌補。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其堂侄唐敬王朱宇溫上奏其事,朱彌鋠得到璽書褒獎,[9]但未及下達,朱彌鋠已經去世。[8]因為朱彌鋠有賢聲,下葬之日牽紼(古代出殯時拉棺材用的大繩)號哭者達到數千人。[10]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十二月,其嫡長子朱宇淵受冊襲封承休王。[1][11]

評價[編輯]

註釋及參考文獻[編輯]

前任:
父榮和王朱芝埌
明承休國國王
1523年—1542年
繼任:
子安僖王朱宇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