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楊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佶(?—?),字正叔遼國南京道人。

楊佶幼年聰明異常,讀書自能成句。遼聖宗統和二十四年(1006年),中進士第一,歷任校書郎、大理正。開泰六年(1017年),轉任儀曹郎,典掌書命,加諫議大夫,出知易州。治理地方崇尚清簡,以自己的俸祿修橋,入朝為大理少卿。官至翰林學士。文章號稱得體。開泰八年(1019年)同知南京留守事。遼興宗重熙元年(1032年),任翰林學士承旨,歷任忠順軍節度使等州觀察處置使,天德軍節度使,加特進檢校太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再拜參知政事,兼知南院樞密使。重熙十五年(1046年),出為定武軍節度使。當時境內大旱,禾苗乾枯,楊佶到任,天降大雨,百姓說:「誰其撫我,楊公為主」。入朝擔任吏部尚書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當年為職銜為「天雄軍節度、魏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特進、檢校太師、行吏部尚書、參知政事、修國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行魏州大都督府長史、上柱國、弘農郡開國公、食邑三千五百戶、食實封四百戶。」[a]楊佶既任宰相,事總大綱,責成百司,以進賢為己任。三次請求致仕,被皇帝允許,著有《登瀛集》。

備註 [編輯]

  1. ^ 這一系列職銜記於重熙十四年(1045年)的《大契丹國故雍肅恭壽仁懿秦晉國大長公主墓志銘並序》,來源於《契丹秦晉國大長公主墓志銘[1]:430》、《全遼文·卷六》。

註釋 [編輯]

  1. ^ 鄭紹憲. 《契丹秦晋国大长公主墓志铭》. 考古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962, (1962年02期): 403、429–435. ISSN 0453-289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9) (簡體中文).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遼史/卷89》,出自脫脫遼史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