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湖
樟湖,是台灣雲林縣古坑鄉中部偏東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樟湖村、草嶺村西北部。[1][2]
歷史
[編輯]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樟湖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樟湖庄」,隸屬於打貓東頂堡。該庄北與桶頭庄為鄰,東邊及南邊中、東段與草藔庄為鄰,南邊西段為龍眼林庄,西邊為苦苓腳庄、高林仔頭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斗六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該庄編入「崁頭厝區」,隸屬於斗六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崁頭厝區改隸屬於嘉義廳。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棋盤厝」大字,隸屬於臺南州斗六郡古坑庄。[3]
戰後古坑庄改制為古坑鄉,隸屬於臺南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50年10月,雲、嘉、南分治,古坑鄉改隸屬雲林縣。
聚落
[編輯]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內灣仔、下藔、樟湖、過藔、下過坑、頂過坑、芉蓁籠、十字關、外湖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此外,本地區尚有五個礐、石橋、三步灣、後凍仔、車心崙、內湖、龍頭等聚落。[2]
交通
[編輯]縣道149號是竹山至梅山的道路,大致以東南東—西北西走向到達本地區極北點地帶,於縣道149甲線路口轉西南與其共線並入境後,轉南南西蜿蜒而行,經過寮聚落後轉東南,經樟湖聚落後續行再轉西南,至石橋山莊轉東南東,經縣道149甲線左側路口後獨行,其後繞大彎轉南南西再轉東南,經一髮夾彎後轉西北蜿蜒而行,其後轉北經三步灣後轉西,經十字關後轉東北,再經一髮夾彎後轉西南蜿蜒而行,其後轉南南西沿本地區西部邊界行一段路後轉西南出境。由該道路向東南東轉南南西經一髮夾彎後轉北北東再轉西北蜿蜒而行後再轉東北可前往桶頭、勞水坑、山坪頂西部、福興、下崁東南部、竹圍子並止於省道台3線路口;向西南可前往苦苓腳南部、大湖底、小梅(梅山)並止於省道台3線另一路口。[1][2][4][5]
縣道149甲線是斗六至太和的道路,石橋山莊至草嶺路段原稱「草嶺公路」但過清水溪橋後的里程25K至28K路段目前無法通行。該道路大致以西北微北—東南微南走向到達本地區極北點附近的縣道149號路口,轉西南與其共線再轉南南西蜿蜒而行,經過寮聚落後轉東南,經樟湖聚落後續行再轉西南,至石橋山莊轉東南東,至縣道149號路口轉北北東獨行後,繞彎道轉東南東再轉東再轉東北,經一髮夾彎後轉西南,其後轉東南經芊蓁籠聚落後蜿蜒下坡,至里程約24.3K處叉路口設有道路中斷警示牌,再續行經數個轉彎後過清水溪橋,蜿蜒上坡一小段後即因道路中斷而無法通行。另端道路中斷警示牌位於第一明隧道西端叉路口,由此向東北東蜿蜒而行,經第二明隧道、第三明隧道後續蜿蜒而行,其後轉東南再轉東北,經一髮夾彎後轉西南再轉西北蜿蜒而行,其後轉南南西經一髮夾彎後轉北北東再轉東微南再轉東北東,經縣道149乙線終點路口後轉東南東再轉東,經外湖聚落後轉東北東,經內湖聚落後轉東南再轉南蜿蜒而行以至出境。由該道路西段北側向西北獨行後轉西南再轉西北西可前往桶頭西南端、高厝林子頭、溪邊厝、菜公與林子頭交界地帶、林子頭並止於省道台3線路口;由東段東南側向南可前往草嶺、柯子林地區的太和並止於縣道169號路口。[1][2][4][6][5][7]
縣道149乙線(小旗草嶺道路)是內寮至外湖的道路,其東南側端點位於本地區東部外湖聚落西郊的縣道149甲線路口。由此向西蜿蜒而行,其後轉西南經一髮夾彎後轉東北,其後轉東再轉北再轉西北再轉北北西以至出境後,經多次彎道可前往桶頭並止於其中部的縣道149號路口。[1][2][4]
鄉道雲212-1線是十字關至後棟的道路,全線位於本地區境內,其北側端點位於本地區西部邊界十字關的縣道149號路口。由此向東南轉西再轉南再轉東南東蜿蜒而行,其後轉東南再轉西南,經後凍仔聚落後轉東南蜿蜒而行,止於雲林縣、嘉義縣邊界,續行可接嘉義縣鄉道嘉151線以前往龍眼林、大坪等地。[1][2][1][2][5]
鄉道雲220線是龍頭至石壁的道路,其西側端點位於本地區東部凸出部分南側邊界偏東外緣的縣道149甲線路口。由此向北轉東再轉北入境後,轉西北西再轉東蜿蜒而行,經多次彎道後轉東南東蜿蜒而行,甚後轉東北再轉北北東蜿蜒而行,經石壁聚落後止於東碧山莊附近。[1][2]
鄉道雲220-1線是草嶺至龍頭的道路,其北側端點位於本地區東部凸出部分東南端的鄉道雲220線路口。由此向東南東出境後,經多次髮夾彎及一般彎道,大方向往南可前往草嶺聚落東北郊並止於縣道149甲線路口。[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