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武漢自然博物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武漢自然博物館
地址 中國武漢市東西湖區園博園內
坐標30°37′22″N 114°13′18″E / 30.6227111453°N 114.2217777741°E / 30.6227111453; 114.2217777741
類型自然博物館
館長吳宏堂
網站http://www.changjiangcp.com/

武漢自然博物館是公益性事業文化機構,位於武漢市園博園核心位置,北靠荊山,南面楚水。它由長江文明館、貝林大河生命館和武漢園博園自然景觀構成,其中,武漢園博園、長江文明館已於2015年9月25日建成開放[1],貝林大河生命館於2018年7月18日正式運行[2]

長江文明館[編輯]

武漢市人民政府以舉辦第十屆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為契機,聯合長江水利委員會、武漢大學興建長江文明館。該館於2013年11月13日破土動工,2015年9月25日落成開放,館舍面積3.1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28萬平方米,分《序廳》、《走進長江廳》、《感知文明廳》和《夢幻長江廳》,擁有藏品9141件[1]。截至2017年底,長江文明館已免費接待觀眾190萬人次。

常設展覽[編輯]

常設展覽「長江之歌,文明之旅」的主線以水孕育人類、人類創造文明、文明融於生態,以提取長江最經典的自然與文明元素為重點,採取單元式的展示方法,全方位、多視角、立體化地展現了長江流域風光與生態文明,黃金水道與豐富物產,悠久歷史與璀璨文明。

序廳[編輯]

序廳面積2462平方米,展示了由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霍波洋教授創作的長江流域巨型浮雕《長江萬里圖》。

自然廳[編輯]

自然廳《走進長江》展覽面積3106平方米,以長江自然生態條件為軸,通過「滄海桑田 巨流誕生」、「百川匯聚 有容乃大」、「物華天寶 大江厚贈」、「人間奇觀 勝景天成」、「水利千秋 安瀾盛世」、「黃金水道 互連互通」、「自然寶庫 生態警鐘」、「宜居城市 美麗夢想」八個單元集中展現了長江流域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水道與資源,以及一批珍稀動植物標本,包括中華鱘、野氂牛、藏羚羊、亞洲象、大熊貓、滇金絲猴、華南虎、朱䴉、白鰭豚、珙桐、南方紅豆杉、水杉、對節白蠟等[3]

人文廳[編輯]

人文廳《感知文明》展覽面積3517平方米,以「文明的漩渦」為設計理念,以水孕育人類、人類創造文明、文明融入生態為脈絡設置了「人類搖籃 文明發端」、「青銅時代 盡顯風流」、「民生物用 領異標新」、「妙理哲思 義理精深」、「文壇藝苑 驚采絕艷」、「科苑杏壇 智慧光華」、「和諧家園 絢麗多姿」、「融匯中西 八面來風」八個單元突出反映了長江的歷史與文明,包括藏滇文化、巴蜀文化、荊楚文化和吳越文化的一批文物;如青海的馬家窯彩陶罐、西藏的唐卡、四川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和銅人面具、雲南的立牛銅貯貝器、重慶大溪文化的雙面人玉雕、湖南的獸面人銅鏡、湖北盤龍城大玉戈和曾國第一劍、江西景德鎮的青玉瓷瓶、安徽的獸面鼎、江蘇的元朝青瓷、上海崧澤文化的石犁、浙江良渚的玉琮等[3]

體驗廳[編輯]

體驗廳《夢幻長江》引進了「黑暗騎乘」技術和荷蘭多自由度無軌電車,聘用特效大師《阿凡達》視覺總監Chuck Comisky設計「夢幻長江」體驗廳。觀眾乘坐無軌遊覽車從雪域高原的格拉丹東出發,在虛擬主人翁「琪琪」的陪伴下,經雪域高原、巴蜀奇觀、高峽平湖、赤壁烽火、飛躍名樓、江南勝景和神奇緯度七個自然、人文的景觀體驗長江,感受長江文明[1]

臨展廳[編輯]

臨展廳已舉辦《穆穆曾侯——全國十大考古發現:郭家廟曾國墓地特展》[4]、《神秘的古蜀王國——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文物珍寶展》、《長江頌國際書法收藏大展》和《武漢自然博物館非洲動物展》等臨時展覽。

獎項[編輯]

長江文明館先後被國家水利部授予「全國水情教育基地」[5],被湖北省、武漢市分別授予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稱號,榮獲國家、省市各類獎項23次,其中常設展覽「長江之歌 文明之旅」榮獲第十四屆(2016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精品獎」以及2016年湖北省博物館六大陳列展覽精品獎。2018年,長江文明館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嘉許狀。

貝林大河生命館[編輯]

貝林大河生命館位於長江文明館北邊,建築面積2.9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8萬平方米[6]。入口處為貝林榮譽牆與導覽服務功能區,一層為序廳、大河滄桑、大河珍靈展示區、藏品庫房和標本修復室;二層為大河沉思、科普空間、貝林文創展示區和咖啡廳;三層為臨展廳、教育教室和辦公區。

常設展覽[編輯]

常設展覽「大河之旅 生命之歌」以大河為背景、以生命為主題、以貝林捐贈標本為基礎,以長江對話世界大河為佈展理念,圍繞大河(不包括長江和黃河)、生物、人類的重點內容,利用近3000件古生物、動植物標本和現代多種展陳手段,展示大河相關的地學背景與河流自身的生命史,世界代表性大河的生物多樣性、聯繫性與差異性,以及生態系統演替與生命演化的自然規律[2]

收藏[編輯]

主要收藏了世界大河流域具有科學價值的動物、植物、古生物、古人類、地質礦產等自然標本與生物基因資源。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陳劍. 长江文明馆将在武汉开馆. 新華網. 2015-09-10 [2018-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2) (中文(中國大陸)). 
  2. ^ 2.0 2.1 何東瑞; 明眺生. 武汉首个自然博物馆布展 贝林大河生命馆明年展出动物标本1400件. 漢網. 2017-09-29 [2018-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5) (中文(中國大陸)). 
  3. ^ 3.0 3.1 陳劍. 走进长江文明馆的感知. 湖北省水利廳. 2015-11-16 [2018-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5) (中文(中國大陸)). 
  4. ^ 金藝. “穆穆曾侯——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郭家庙曾国墓地特展”在长江文明馆开幕. 中國考古網. 2015-10-08 [2018-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5) (中文(中國大陸)). 
  5. ^ 水利部公布2016年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名单. 東方網. 2017-03-21 [2018-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5) (中文(中國大陸)). 
  6. ^ 萬建輝; 鄧志強. 武汉自然博物馆·贝林大河生命馆预计明年6月建成开放. 長江網. 2017-09-29 [2018-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3)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