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氨氣噴泉實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氨氣噴泉實驗,是一種常見的中學化學演示實驗,被用於演示氨氣的性質。

基本內容[編輯]

實驗者用滴管把少量的擠入一個充滿了氨氣的乾燥容器中。[1]氨氣溶解在水中,使容器內產生負壓。因此更多的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從另一個入口處進入,產生噴泉效應。這一演示實驗可用於向初學者介紹氣體溶解度氣體定律等基本概念。

一個氨氣噴泉演示

其他在水中具有相對較高溶解度的氣體,例如氯化氫氣體或二氧化硫氣體,可用於替代氨氣使用。[2]

改進[編輯]

改進之一是加入酚酞或紫甘藍作為指示劑,產生彩色效果;另一種方法則是將氨氣換成液體蒸汽(如水蒸氣)。在這種情況下,實驗者需要加熱盛有少量水的容器,使之全部變為水蒸氣,然後將容器快速降至室溫。當其蒸汽壓高於室溫蒸汽壓時,蒸汽會自發凝結為液態,從而產生相似的效果。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The Ammonia Smoke Fountain: An Interesting Thermodynamic Adventure M. Dale Alexander , Daniel T. Haworth J. Chem. Educ., 1999, 76 (2), p 210 doi: 10.1021/ed076p210
  2. ^ L.A. Ford, Chemical Magic, 2nd ed., Dover, 1993.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