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消去反應
外觀
科普消去反應(英語:Cope elimination):β-碳上有氫的氧化胺加熱到150~200°C時發生熱分解,生成羥胺和烯烴。由亞瑟·C·科普發現。
用於烯烴合成以及在化合物中除掉氮。當氧化胺的一個烴基的兩個β-碳上均有氫原子可以消除時,得到的是混合物,但以Hofmann產物為主。當氧化胺上有兩個或三個烴基均有β-氫時,得到混合物。得到的烯烴如有順反異構,則一般以反式異構體為主。
三級胺被過氧化氫或過酸的氧化和氧化胺的消除可以在同一體系中完成,如在二甲基亞碸或四氫呋喃溶劑中室溫就可反應。反應條件溫和,副反應少,反應中無重排反應發生,得到的不是重排後的烯烴,因此可用於製備很多烯烴。
反應機理
[編輯]反應是E2順式消除,經過一個五元環的過渡態,氧化胺的氧作為進攻的鹼:
哌啶類化合物(六元含氮雜環)不易發生分子內的科普消去反應。[1]當環元數更大時,在反應條件下可以得到一個不飽和的羥基胺,它是分子內發生科普消除的產物。這證明了反應中存在一個五元環的過渡態。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Amine Oxides. VII.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N-Oxides of N-Methylazacycloalkanes Arthur C. Cope, Norman A. LeBel; J. Am. Chem. Soc.; 1960; 82(17); 4656-4662.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