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互聯網權利法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互聯網權利法案,又稱「互聯網上的人權法案」,為巴西意大利部長級官員發起的法案,旨在界定在互聯網上人權的基本保障。[1][2]

雖然都關注在人權議題上,互聯網權利法案不同於英國權利法案美國權利法案在於其並非國內法或憲法,而是透過互聯網治理論壇多邊關係人(Multi-Stakeholder)模式,邀請民間社會、非政府組織公民團體、各國政府、與業界討論一個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可以框架和強制執行的基本權利的法案。[1]

目前該法案仍在起草及徵求意見階段,正式文件乃由巴西文化部長及意大利傳播部副部長所共同簽署的宣言稿[3]為主,主要針對以下議題保障基本權利:

不同於傳統法案,此法案定義為一項持續進行的過程,一個動態的聯盟,並且是建立在現有的基本權利,而非重啟現有的權利宣言或法案。

同樣是關於互聯網上的人權,美國國會起草的為美國國內法草案2006全球在線自由法案[4],旨在「促進互聯網的言論自由,保障美國商業不受威權外國政府的脅迫,及其他目的」。

相關媒體報導與中國互聯網

[編輯]

英國BBC及衛報的相關報導,皆提及此法案對中國可能有的正面影響[5][6]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Benedek, Wolfgang; Veronika Bauer, Matthias Kettemann. Internet Governance and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Eleve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08: 38 [2013-11-24]. ISBN 90-77596-56-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1). 
  2. ^ Joint Declaration on Internet Rights by the Minister of Culture of Brazil and the Undersecretary for Communications of Italy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5.
  3. ^ 宣言稿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5.
  4. ^ 2006全球在線自由法案. [2008-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8). 
  5. ^ BBC NEWS - Technology - Internet bill of rights proposed. [2008-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6. ^ Blogposts. the Guardian. [2008-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18).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