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費奧多爾·阿布拉莫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費奧多爾·亞歷山德羅維奇·阿勃拉莫夫(俄語:Фёдо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Абрамов, 1920年2月29日—1983年5月),蘇聯作家。他的小說以自己農村生活的深入觀察和思考為基礎,揭露了農業管理和人與人之間各種矛盾與弊端。

生平與創作

[編輯]

阿勃拉莫夫出生於俄羅斯北方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維爾科爾村的農民家庭,很早就成為孤兒。蘇德戰爭爆發後,正在列寧格勒大學讀書的他志願入伍。1941年9月手臂受傷,經短暫治療後重上前線,兩個月後受重傷,死裏逃生。身體恢復之後,他到反諜部門工作,1945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48年列寧格勒大學語文系畢業後,從事文學研究和評論工作。1952年他和研究蒲寧的學者柳德米拉·克魯提考娃結婚。

阿勃拉莫夫對農村充滿熱愛,曾多次回到家鄉體驗生活。1954年,他發表《戰後散文中的集體農莊的人們》,批評當時農村題材作品普遍存在粉飾現實、不重視對人的描寫的傾向。1958年發表了已經完成很久的小說《兄弟姐妹》,他的小說繼承了「奧維奇金派」揭露農村矛盾和肖洛霍夫的寫實傳統的傳統,對農村的生活進行深入的觀察和思考,注重寫人,注重揭示人的心靈。1963年發表的特寫《繞來繞去》批判了赫魯曉夫的農業政策,遭到批鬥。1968年阿勃拉莫夫完成了《兩冬三夏》,因為譴責了戰後初年蘇聯農村貧窮落後的現實和農村政策的失誤,引起了爭論,連同十年前寫作的《兄弟姐妹》也被指責為有強調困難的自然主義傾向。《兄弟姐妹》《兩冬三夏》和1973年出版的《十字路口》合稱《普里亞斯林一家》三部曲,並於1975年獲得蘇聯國家獎金

1978年阿勃拉莫夫又寫出續篇《屋子》,合稱《普里亞斯林一家》四部曲。此外,他還發表了不少中短篇小說,其中《木馬》 (1969)、 《彼拉蓋雅》(1969)、《阿利卡》(1972)合稱小三部曲。1975年被選為蘇聯作協理事。1981年當選蘇聯作協書記。

參考文獻

[編輯]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9: 第1冊第10頁. 

外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