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錦屏城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銅鼓城垣
錦屏縣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銅鼓鎮銅鼓村
分類古遺址
時代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
編號不詳
認定時間不詳

錦屏城牆為明銅鼓千戶所、銅鼓衛,清錦屏縣、錦屏鄉和民國初銅鼓縣城城牆,位於中國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東南、銅鼓鎮銅鼓村,現為錦屏縣文物保護單位[1]

該城位於南、西、北三面環山的鼓形台地上,始建於明洪武時,明永樂、萬曆和清康熙時多次重修,東門街上尚存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所立《重修銅鼓周城碑記》碑。城周六百二十五丈(約2000米),高一丈三尺(約4.16米),寬一丈二尺(約3.84米),設城門四座,分別為東門迎暉門、西門鎮靜門、南門定邊門和北門雄武門[2][3]。城已大半圮於咸豐時[4],今尚存西、北二門[5]

參考文獻[編輯]

  1. ^ 《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锦屏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 錦屏縣人民政府. [2024-04-20]. 
  2. ^ 清·鄂爾泰、張廣泗等修,靖道謨、杜詮等纂,《乾隆貴州通志·卷八·城池》:錦屏縣城原為銅鼓衛城,隸湖廣,明洪武間築,周圍六百二十五丈,高一丈三尺,寬一丈二尺,門四,東曰迎暉,西曰鎮靜,南曰定邊,北曰雄武,後傾,永樂元年修,國朝康熙十一年重修,雍正五年改衛為縣隸黔。
  3. ^ 清·俞渭修,陳瑜等纂,《光緒黎平府志·卷二·地理志·城池》:錦屏鄉(錦屏汛同),原為銅鼓衛隸湖廣,國朝雍正五年改衛為縣隸黎平,道光十二年改縣為鄉隸開泰。明洪武十三年楚王討林小廝之亂凱旋,悉以用兵經歷之處繪圖進獻,上閱圖指授此地堪立衛城,遣欽天監立向開門,其鐵杵並里門鐵皮俱由工部頒發,永樂元年修築,周圍六百二十五丈,計三里四分零,高一丈三尺,寬一丈二尺,城門四,東曰迎暉,西曰鎮靜,南曰定邊,北曰雄武,城樓四。萬曆四十三年城垣基地雨傾,詳巡撫動款興修,國朝康熙十一年重修,錦屏汛附郭。
  4. ^ 民國·劉顯世、谷正倫修,任可澄、楊恩元纂,《民國貴州通志·建置志·城池》:道光十二年廢縣改錦屏鄉,久不修治,咸豐之亂大半傾圮(訪冊)。
  5. ^ 《铜鼓——一个即将消逝的古军屯》. 張文杰. 黔東南日報. [2024-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