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行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加莎行動
巴勒斯坦託管地猶太人動亂的一部分
行動完結後在拉特倫的錫安主義領導。右至左: 大衛·雷梅斯摩西·夏里特Yitzhak GruenbaumDov Yosef、Mr. Shenkarsky、戴維·哈科恩艾瑟‧哈瑞爾
規模行動
目標搜捕錫安主義地下成員
計劃者巴勒斯坦託管地政府
日期1946年6月29日星期六
結果成功

阿加莎行動(1946年6月29日星期六),也被稱為黑色安息日希伯來語השבת השחורה‎ ) 或黑色星期六,是英國警察和軍隊在巴勒斯坦託管地採取的行動。警察和士兵在耶路撒冷特拉維夫海法和數十個猶太人定居點搜查武器並作出逮捕,猶太事務局被突擊搜查。不同報告預計參與的英國安全部隊總人數為 10,000、17,000、 [1]或 25,000人。行動中約有 2,700 人被捕,其中包括未來的以色列總理摩西·夏里特。該行動的正式目標是結束當時巴勒斯坦的「無政府狀態」。其他目標包括取得猶太事務局批准帕爾馬赫進行破壞活動以及哈加拿與更暴力的伊爾貢萊希(斯特恩幫)結盟的證據、摧毀哈加拿的軍事力量、提高軍隊士氣和防止由伊爾貢策劃政變[2]

背景[編輯]

1946 年 6 月 16 日,帕爾馬赫炸毀了八座連接巴勒斯坦和鄰國的公路和鐵路橋樑,史稱「大橋之夜」。 6 月 17 日,萊希襲擊了海法的鐵路工場。不久之後,伊爾貢綁架了六名英國政府人員,一名人員隨後成功逃脫,兩人獲釋。伊爾貢要求以兩名伊爾貢成員的死刑減刑作為交換其餘未被獲釋的政府人員。 [3]

數月以來,英國軍隊一直希望對錫安主義地下組織採取軍事行動,但遭到高級專員艾倫·康寧漢的阻止,他一直特別反對對猶太事務局採取軍事行動。康寧漢在「大橋之夜」後改變主意,飛往倫敦會見英國內閣兼陸軍元帥伯納德·蒙哥馬利。蒙哥馬利制定了阿加莎行動計劃,康寧漢不情願地接受了,希望能令激進的錫安主義者變得克制,為更溫和(和親英)的領導人(如哈伊姆·魏茨曼)開闢與英國達成政治協商方案的道路。在行動期間,康寧漢在電台廣播中說:「(逮捕)不是針對整個猶太社群,而是針對少數積極參與當前暴力運動的人,以及那些在這些事件上負責指揮和煽動的人。」 [2]

巴勒斯坦託管地布政司約翰·梳爾爵士在耶路撒冷的新聞發佈會上概述了這次行動的官方目的:「政府已獲授權採取大規模行動結束巴勒斯坦當前的無政府狀態,並使守法的公民能夠如常工作,不用擔心被綁架、謀殺或被炸死。」梳爾認為,英國應該結束現時的局面,將巴勒斯坦分開成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保留或取締聲稱擁有行政權力但暗中支持地下錫安主義軍事組織,並在沒有英國批准下管治這些組織和同意他們的行動的猶太事務局。 [2]

英國政府在官方目標的基礎上還有其他幾個目標。其一是取得猶太事務局批准帕爾馬赫進行破壞活動和及哈加拿與更暴力的萊希(斯特恩幫)和伊爾貢之間在進行暴力行為的聯盟的證據。其二是防止政變發生。 6 月,猶太事務局幹事會和哈加納高級指揮部的成員會見了伊爾貢和萊希的代表,根據情報,伊爾貢和萊希的代表提出要求伊舒夫參與政變「宣佈在未來成立一個猶太國家,與現時巴勒斯坦當局中斷所有關係。」在「大橋之夜」之後,另一個目標是消除哈加拿的軍事力量。由於哈加拿顯露出正與萊希和伊爾貢合作,英國當局錯誤地認為哈加拿可能會加入伊爾貢和萊希潛在的政變。除上述以外,蒙哥馬利曾表示,該行動亦是為了提高軍隊的士氣。 [2]

行動[編輯]

阿加莎行動期間,當局在基布茲雅姑珥的一個房間搜查武器。來自以色列國家圖書館的藏品。

6 月 29 日,阿加莎行動展開,並持續至 7 月 1 日。當局在全巴勒斯坦實施宵禁,飛機在耶路撒冷低空盤旋,軍警設置路障,火車停駛,乘客需要疏散回家。緊急車輛行動需要展示特別許何。英國軍警突襲了猶太事務局位於耶路撒冷的總部、特拉維夫的辦事處,以及國際婦女錫安主義組織以色列總工會等其他猶太機構。在巴勒斯坦境內一共有27個猶太人定居點被搜查,有些定居點的居民採取了激烈的抵抗。4名猶太人在抵抗搜查時被殺害。行動中一共有2,718人被捕,當中猶太領導人和哈加拿成員遭大規模逮捕,包括四名猶太事務局幹事、七名哈加拿軍官和近半的帕爾馬赫戰鬥部隊。然而,基於哈加拿的情報警告,大多數哈加拿指揮官都能夠逃避逮捕,包括當時身在巴黎的戴維·本-古里安[4]

行動在不同猶太定居點發現15個武器庫,包括哈加拿一個位於基布茲雅姑珥的重點軍工廠 ,藏有超過300支步槍,約100支 2英寸迫擊炮,超過40萬發子彈,約5000夥手榴彈和78個左輪手槍被沒收。英國當局在新聞發佈會上展示了這些武器,所有居於雅姑珥的男性均被逮捕。 [5]

阿加莎行動在許多人的腦海中引發猶太人大屠殺的回憶。在定居點有婦女撕開衣服展露集中營紋身,有人被關進籠子裏尖叫指納粹就是這樣做。少數英國軍人高喊「希特拉萬歲」、在牆壁畫上納粹標誌,並在進行搜查時提到毒氣室,從而加劇了局勢。 [6]

後續和後果[編輯]

英國政府關於金最近襲擊的資料報告,包括從阿加莎行動中獲得的資訊摘要。 [7]

阿加莎行動結束後,被綁架的英國軍官被釋放,高級專員康寧漢將伊爾貢成員的死刑減為無期徒刑。

哈加拿和帕爾馬赫被勸阻不要繼續進行反英行動。 [8]然而,以未來總理梅納赫姆·貝京為首的更極端組織,萊希(斯特恩幫)和伊爾貢繼續甚至加強了他們的襲擊。 [9]

1946年7月22日,伊爾貢轟炸英國政府在巴勒斯坦的總部大衛王酒店的南翼來報復阿加莎行動。轟炸南翼的一個原因是,據推測被英國政府取走的猶太事務局文件藏在這裏。

參考[編輯]

  1. ^ Some Military Operations - British Forces in Palestine. www.britishforcesinpalestine.org. [2017-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4). 
  2. ^ 2.0 2.1 2.2 2.3 Clarke, Thurston, By Blood and Fire, Putnam, 1981, Ch.6.
  3. ^ The Role of Jewish Defense Organizations in Palestine. [202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2). 
  4. ^ Revealed: Syrian Prime Minister Was a Double Agent Who Gave Crucial Intel to Zionist Leaders. Haaretz. 13 November 2020 [202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4). 
  5. ^ Etzel.org. [202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7). 
  6. ^ Clarke, ibid., pp.68-69.
  7. ^ Grob-Fitzgibbon, Benjamin. Imperial Endgame: Britain's Dirty Wars and the End of Empire. Palgrave Macmillan. 3 May 2011: 48– [2021-08-23]. ISBN 978-0-230-3003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3). 
  8. ^ Alan Cunningham, "Palestine: The Last Days of the Mandate", International Affairs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44), Vol. 24, No. 4 Oct. 1948, pp. 485.
  9. ^ Jewish Virtual Library. [202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2).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