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額魯特前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額魯特前旗,後改稱額魯特後旗蒙古語Өөлдийн хойд хошуу),清代蒙古舊旗名。噶爾丹同祖弟丹津之孫阿喇布坦,初與噶爾丹聚牧於阿爾泰山之科布多,噶爾丹深倚任之,尋與之異。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阿喇布坦來歸,封多羅郡王。次年以所屬編旗,授札薩克。子車棱旺布、色布騰旺布相繼襲。雍正四年(1726年)增置一旗(額魯特後旗),七年(1729年)二旗合併,統稱「額魯特後旗」。乾隆十三年(1748年),色布騰旺布嗣子朋素克降襲固山貝子。四十六年(1781年)詔世襲罔替。

清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以後,駐牧推河(今蒙古國巴彥洪戈爾省圖音河)。雍正九年(1731年)徙牧喀爾喀河(今蒙古國和內蒙古自治區新巴爾虎左旗南哈拉哈河),乾隆十三年(1748年)復徙牧推河,二十六年(1761年)徙治賽音諾顏部塔米爾河英語Tamir River北岸巴特曾格勒東,在今蒙古國後杭愛省烏勒吉特蘇木。1911年地入蒙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