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龍 芻」,是中國傳說的異草,在東海島的龍駒川,穆天子養八駿的地方有。馬吃了它,可以日行千里。從古就講話說:一棵龍芻,可以讓馬化成龍駒。[1]而石龍芻本身味道苦,性質微寒,沒有毒。主要治療心腹邪氣,小便不利,淋閉,風濕,鬼疰,惡毒等。經常吃可以補虛羸,輕身,耳目聰明,延年。別名龍須草,在接近道路旁的水和石頭處都有,又名縉雲草。其幼苗叢生直上,沒有枝葉,形狀像棕心草。在夏天莖端會長小穗,然後開花結小果實,赤色。[2]《三國志•蜀書•杜微傳》亦有「土龍芻狗」,《三國演義》第85回亦有此典故。[3]水經注亦有「三藏水又往東南流,與龍芻水匯合。龍芻水出自西方的龍芻溪,往東流入三藏水。」[4]時珍曰:刈草包束,日芻。此草生水石之處,可以刈束養馬,故謂之龍芻。[5]

記載[編輯]

《述異記》東海島龍駒川,穆天子養八駿處。島中有草名龍芻。馬食之,日行千里。古語:「一株龍芻,化為龍駒。」[6]

參考資料[編輯]

  1. ^ 李昉. 太平廣記(五)3000篇古代神話小說總集. 谷月社. 2015年6月30日. 
  2. ^ 張志聰高世栻. 本草崇原. 一個人. 2015年1月7日. 
  3. ^ 游清華. 三國成語典故的由來. 雲書bestbook. 
  4. ^ 陳橋驛,酈道元,葉光庭,葉揚. 水經注(三)海河之水. 臺灣古籍. : 661. ISBN 9789570414806. 
  5. ^ 盧光明朱文鋒馬継興. 中华医书集成: 本草类. 中醫古籍出版社. 1999年: 802. 
  6. ^ 李昉. 太平廣記(五)3000篇古代神話小說總集. 谷月社. 2015年6月30日. 

參看[編輯]

中國妖怪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