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防護等級認證
此條目中關於ISO 20653的內容需要更新。 (2024年10月16日)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國際防護等級認證(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Marking, IEC 60529)亦稱作異物防護等級(Ingress Protection Rating)或IP代碼(IP Code)[1] [2]。有時候也被叫做「防水等級」「防塵等級」等,[3]定義了機械和電子設備能提供針對固態異物侵入(包括身體部位如手指,灰塵,砂礫等),液態滲入,意外接觸有何等程度的防護能力。[4]
這個標準着重給用戶提供更詳盡的產品訊息,而不只是模糊的營銷詞彙,比如「防水」等。不過,該標準並未公開發布。
代碼內的數字表示符合下表中的情況。而當不符合任一種情況時,該位數字被字母"X"替代。
常見的例子有,一個標稱IP22的插座可以有效防止手指的插入而不會損害,並且也不會在垂直或者近似於垂直的情況下由於滴水而變得危險。對於這類室內插座最低的設計標準就是IP22或者IP2X。標稱IP67的手機可以完全防塵,並可放入最深1m的水裏。
部份測試是獨立的,數字高的測試並不一定能取代數字低的測試,例如標稱IPX7的手機可以放入最深1m的水裏,但未必可以抵擋高壓水柱(IPX6)。
代碼組成
[編輯]IP代碼 | 固態微粒防護 | 液體滲透防護 | 機械撞擊防護 | 其他防護能力 |
---|---|---|---|---|
IP | 單位數字:0-6 | 單位數字:0-9 | 單位數字:0-9 | 單字母 |
強制 | 強制 | 強制 | 不再使用 | 可選 |
固態微粒防護
[編輯]第一位數字用來表示產品外殼用來保護內部組件(比如電子與機械零件)和防禦外部物體進入的能力。
等級 | 可防護下列直徑之球體完全進入箱體內 | 描述 |
---|---|---|
0 | — | 等同於直接暴露,無法保護接觸與外物入侵。 |
1 | >50mm | 可避免身體上任意大表面接觸,但無法阻擋刻意以身體某部位接觸,例如手掌、手背。 |
2 | >12.5mm | 可阻擋手指大小或相似大小之物體。 |
3 | >2.5mm | 能阻止螺絲起子等工具進入。 |
4 | >1mm | 隔絕多數電線伸入與細小尖端的工具、或螞蟻等爬入。 |
5 | 防塵 | 無法完全防塵,但必須有足夠的數量才會影響裝置運作,並且完全防止接觸。 |
6 | 完全防塵 | 灰塵無法進入,完全防止接觸。 |
液體滲透防護
[編輯]第二個數字表示設備外殼抵禦液體滲透的能力。[5]
等級 | 防護於 | 測試目標 | 細節 |
---|---|---|---|
0 | 無防護 | — | — |
1 | 滴水 | 垂直滴水應無負面效果。 | 測試時間:10分鐘。 水量等於每分鐘1mm雨量。 |
2 | 傾斜15°滴水 | 傾斜到正常姿態的15°時,在傘狀保護下垂直水滴應無負面效果。 | 測試時間:10分鐘。 水量等於每分鐘3mm雨量。 |
3 | 噴霧 | 加壓噴霧在設備外部上方(垂直線60度內)應無滲入等負面效果。 | 以噴嘴測試
測試時間:10分鐘。 水壓:50–150kPa
|
4 | 潑濺 | 水從任何角度潑濺到設備上應無負面效果。 | 以噴嘴測試
測試時間:10分鐘。 水壓:50–150kPa |
5 | 低壓水柱 | 從噴嘴(6.3mm)射出的水柱從任意角度噴射到設備外殼上應無負面效果。 | 測試時間:至少3分鐘。 水量:12.5L每分鐘 |
6 | 高壓水柱 | 從強力噴嘴(12.5mm)射出的加壓水柱從任意角度噴射到設備外殼上應無負面效果。 | 測試時間:至少3分鐘。 水量:100L每分鐘 |
7 | 浸入水中最多1m | 設備外殼在明確的條件,包括水壓和時間下,浸入水中(最多浸入1m)時將不會因浸水而導致設備損壞。 | 測試時間:30分鐘。 設備高度低於850mm時,設備外殼最低點需浸沒於水面以下1000mm。 |
8 | 浸入水中超過1m | 設備可在製造商指定的條件下適合於長時間浸入水中。通常這表示該設備是密封的。然而在某些設備上,也可指水可以進入但不會造成負面效果。 | 測試時間:持續浸入水中至少1小時。 深度由製造商指定,市面上標榜防水等級IPX8智能手機測試深度通常為2m。 |
9K | 高溫高壓水柱 | 設備可在製造商指定的條件下承受近距離的高溫高壓水柱沖擊。 | 測試時間:共2分鐘。
IP69K是德國標準DIN 40050 PART9所定義的高溫高壓水保護措施。 將80℃的水從指定形狀的噴嘴以80-100BAR的水壓排放到樣品中。 水量為14-16升/分鐘。 樣品與噴嘴之間的距離為10-15cm,出水方向在水平方向上為0、30、60、90度。 樣品在每個方向上水平放置30秒, 在樣品表面旋轉時執行。 |
額外字母
[編輯]標準中可加入額外字母來標明可人為環境下與有害物品接觸:
等級 | 防止有害物體接觸 |
---|---|
A | 手掌 |
B | 手指 |
C | 直徑 2.5mm 工具 |
D | 直徑 1mm 電線 |
還可以加入額外的字母來標示設備的防護信息:
字母 | 含義 |
---|---|
H | 高電壓設備 |
M | 設備在水中測試時保持移動 |
S | 設備在水中測試時靜止 |
W | 天氣條件 |
機械撞擊防護
[編輯]曾經有另一個數字用來標示設備抵抗機械撞擊的能力。該撞擊以所需的能量(單位:焦耳)來描述。這一項已經被EN 62262標準中的IK代碼所取代。
棄置代碼 | 撞擊能量 | 等同掉落質量與高度 |
---|---|---|
0 | — | — |
1 | 0.225J | 150g自15cm掉落 |
2 | 0.375J | 250g自15cm掉落 |
3 | 0.5J | 250g自20cm掉落 |
4 | 1J | 500g自20cm掉落 |
5 | 2J | 500g自40cm掉落 |
7 | 6J | 1.5kg自40cm掉落 |
8 | 12J | 5.0kg自25cm掉落 |
9 | 20J | 5.0kg自40cm掉落 |
IK 代碼 |
撞擊能量 (焦耳) |
等同撞擊 |
---|---|---|
00 | Unprotected | No test |
01 | 0.15 | 200g自7.5cm掉落 |
02 | 0.2 | 200g自10cm掉落 |
03 | 0.35 | 200g自17.5cm掉落 |
04 | 0.5 | 200g自25cm掉落 |
05 | 0.7 | 200g自35cm掉落 |
06 | 1 | 500g自20cm掉落 |
07 | 2 | 500g自40cm掉落 |
08 | 5 | 1.7kg自29.5cm掉落 |
09 | 10 | 5kg自20cm掉落 |
10 | 20 | 5kg自40cm掉落 |
示例
[編輯]如果一部手機擁有 IP67的防護能力。按照上表,在不破壞外殼的情況下,6表示該手機能完全保護內部電路不受灰塵入侵;7表示該手機在浸入不超過1m深的水下時,能給予內部零件不低於30分鐘的防護時間(並不表示完全沒有水進入內部)。
IPX代碼
[編輯]代碼各位中的X字母用來表示應避免該項中的情況。選擇該代碼有各種因素,比如營銷方面的考慮。因此,比如一隻IPX7的消費產品表示該設備針對有限的浸水能提供防護能力,但有意不給出該設備針對異物入侵或灰塵方面的防護信息。
參見
[編輯]- EN 62262 –用來描述機械撞擊防護能力的IK代碼
- MIL-STD-810
- 美國電子製造協會
- 美軍電子接口標準:軍用設備標準
- 防水標記:用於腕錶
參考
[編輯]- ^ Understanding the IP (Ingress Protection) Ratings. [2013-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6).
- ^ Interpreting the acronym officially in the standard text. [2013-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8).
- ^ IEC 60529(ed2.1), clause 4.1.
- ^ IEC 60529: Degrees of protection provided by enclosures (IP Code).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Geneva.
- ^ Ingress Protection: The System of Tests and Meaning of Codes, [2013-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9).
外部連結
[編輯]- IEC Home Pa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IEC Web Store (buy IEC standards onli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Australian IP ratings
- NEMA vs IP Rati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IP Rating information
- IP Rating Illustrated Char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Rugged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asurement of Ruggedness: A guide to deciphering ruggedness claims in cell phones, Smart Phones, PDAs &c (PDF), Airo Wireless, [2013-02-0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2-27).
- A demonstration of an IP test being carried out, YouTube, [2013-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