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我是老江/萬撓三育國民型華文學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萬撓三育國民型華文學校英語Rawang San Yuk National Chinese School馬來文Sekolah Jenis Kebangsaan Cina San Yuk , Rawang簡稱 三育華小三小)為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的一所國民型華文小學

萬撓三育國民型華文學校
Sekolah Jenis Kebangsaan (Cina) SAN YUK RAWANG
三育總校校景
地址 馬來西亞
類型全津貼學校(Sekolah Kerajaan)、國民型華文小學
授權機構馬來西亞教育部
學校編號BBC7405
校長林禁良(2017年至今)
學生人數1500++(2020年)
語言華語、英語、馬來語
校訓勤 普 信 勇
校色紅,藍,黃
學校網址www.facebook.com/sjkcsanyukrawang/


歷史上的三育

[編輯]

三育華小始創於一九一六年,當時叫做萬撓三育公立學校。最初的校舍是兩間舊式建築,即密梳街八十二及八十三號之店屋,裏邊共設有四間教室,這兩間店屋後來被歸屬於廣福義山之資產。三育華小之發起創辦 人包括了林角太平局紳、黃進先生、劉達先生、陳漢順先生、鄭國昌先生、徐壽先生、李碧卿先生,林立先生和黃先生等華族先賢。

學校創立之初學生只有寥寥數十人,而且年齡各異,學生需付學雜費。至一九四一年,學生增至300人左右。日治時代三育華小停辦,至一九四五年十月復辦,當時的董事部主席是徐壽先生。這之後學生人數逐年 增加,董事部遂決定於一九四八年在舊校舍旁邊的空地興建一座白鋅板壁臨時校舍,擁有六間教室。一九五三年在新村建立分校,擁有八間教室,因此教室增加至十八間。是年三育華小接受政府薪金津貼,校名也 從三育公立學校改為三育學校。

三育華小於一九五八年接受政府所施行的全津貼制,學校易名為三育國民型華文小學。一九六四年,董事部發動籌建新校舍以代替年久破爛的舊校舍。董事部以自己的名義向州政府購得—塊十——英畝多的州政府地 (即現校址),一九六七年至一九六九年先後兩次共獲政府撥款十萬元為建校基金。一九六九年三月建校工程啟動,是年七月因經費不足,建校工程被迫停頓。至一九七零年八月由校友會協助籌款,建校工程才得 以恢復進行。一九七一年四月建校工程全部竣工,新落成的校舍共有教室三十六間。是年四月十九日,市區舊校舍全體學生遷入新校舍上課,新村分校依然繼續教學以方便新村以及附近低年級之學童。

市區之舊校舍,兩間店屋均屬廣福義山之資產,交還義山當局管理,另外六間教室之白鋅板壁建築物,乃屬TOL地段,由董事部向土地局及市政局申請繼續使用,以作為開辦幼稚園教學之用,但是有關方面一再拒 絕董事部之請求,且下令拆除校舍,作為開發萬撓小販市集之用。一九七三年,有鑑於當局已經下令最後命令全部拆除,申請開辦幼稚園之計劃已成泡影。校友會聯合董事部成立一個小組委員會,以處理拆除市區 舊校舍的工作,研究如何重複使用該校舍拆卸後的良好材料,在新校舍之空地上建立一座室內運動場。經過一番努力,一九七三年十月底—座—百二十呎《二十四呎之室內運動場成功建成。除了利用舊校舍一些良 好木料之外,全部費用(包括拆除費)共$12,907.85,概由董事部和校友會籌足。

一九七三年初,校友會鑑於母校新村分校四周的籬笆(緊急法令時代用木柱及鐵線圍成),已大部分遭到破壞,牛羊經常闖入,外人出入如自,乃發動籌款,在一個月內,便把分校—畝多的校地圍起籬笆,並建起 一座簡單食堂,共費$2,393.50。

一九七五年初,三育贊助人大會通過一項議案,要求董事部發動籌建分校計劃。是年五月十四日,董事部召開計校友會、家教協會,與新村發展委員會聯席會議,一致贊成重建新村分校計劃,即席成立重建新村校 舍委員會,積極展開一系列的活動。王、周繪測師義務為三育設計、繪圖測,以及呈函教育部申請資助建校。是年底,籌建委員會為鞏固分校校址及振奮人心,在分校校址上建築一座牌樓式圍牆。地方上各界人士 對於籌建計劃反應甚佳,捐款源源而來。而最大之一筆義款乃校友會主辦,由楊小萍小姐所領導之迎春歌劇團義演所籌得之款項,共$20,160。其他捐款如馬青醒獅團之新年采青、教師節宴會義唱興義殿,以及師 爺宮演戲義款等。據資料顯示,所得款項已經超過四萬元。

歷任校長

[編輯]

(一九一六 - 一九四七年)

楊化南先生、帥叔賡先生、黃竹川先生、謝子和先生、楊吉先生、薛玉成先生、夏禹農先生、

黃仕聰先生、高文耀先生

(一九四八 - 一九八零年代)

莊金渭先生、黃永活先生、林英河先生

董事部

[編輯]
三育华小在没有接受全部津贴之前,全部经费由董事部、社会人士所资助及靠收取学费来维持。至后来接受政府部分薪金津贴,再于一九六二年接受全部津贴而开始免收学费。董事部继续负责协助发展校务,由官 委、受托、家长、校友赞助人大会各三位代表组成,三年一任,以投票方式选出。

師資

[編輯]

三育華小的師資在戰前,大部分教師是來自中國。戰後,大部分教師均接受本地政府所主辦之師資訓練:如高師、假期師訓,周末師訓和日間師訓等。一九七零年之後,三育華小也和其他華小一樣,面臨師資荒, 因為師資來源少(指受訓教師),而學生人數激增,所以乃聘用臨時教師以解決師資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