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溪蠻
外觀
五谿蠻,亦稱武陵蠻,指東漢、三國、南北朝時期沅江流域的土著民族。「五谿」指沅江的五條支流,「武陵」指當地位於武陵郡境內。
歷史記載
[編輯]《後漢書·南蠻傳》:「光武中興,武陵蠻夷特盛。建武二十三年,精夫相單程等據其險隘,大寇郡縣。」
《南史·夷貊傳下》:「居武陵者有雄溪、樠溪、辰溪、酉溪、武溪,謂之五溪蠻。」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武陵屬於東吳的管轄,當地蠻夷多次聚眾叛亂,攻打附近的城池。孫權派黃蓋擔任武陵太守。不久,蠻夷再次叛亂,當時守軍僅五百餘人,黃蓋故意大開城門,引蠻兵入城,等蠻兵進到一半的時候,立即發動攻擊,斬殺數百人,剩餘蠻兵四散逃竄。並收復之前被佔領的失地,斬殺其領袖,其餘投降的一概釋放。僅僅用了一個季度的時間,剿平當地蠻夷的叛亂。[1]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發兵討伐東吳。孫派遣使者前來請和,劉備不許,吳將陸遜等屯兵秭歸,被蜀將吳班擊破。劉備軍佔據秭歸,派遣馬良招納安撫武陵一帶的五溪蠻各部,各部首領們都接受蜀漢的印信封號,相繼響應劉備。[2]。」
章武二年六月,東吳都督陸遜在夷陵之戰中用火攻連破蜀軍四十餘座營寨,張南、馮習、傅肜、五谿蠻王沙摩柯等戰死,杜路、劉寧等卸甲投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