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水木社區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水木社區(newsmth.net)是一個開放式討論區,源自水木清華BBS。其用戶以高校學生及畢業生為主,號稱「高知討論區」。該討論區曾湧現過芙蓉姐姐等名人,也是劉慈欣[1]郝景芳[2]等人的根據地。

歷史

[編輯]

水木社區前身是清華大學校內互聯網愛好者自發創辦和組成的原BBS水木清華站,具有學生社團的性質,但目前已難考證原BBS水木清華站是否按照《清華大學學生社團協會管理條例》的要求履行過註冊登記程式。原BBS水木清華站伺服器曾由伺服器生產商贊助,域名由胡曉映註冊和所有,清華大學對該站域名、伺服器等資產不擁有所有權,明睿博公司現實際控制人呂麗娜、胡曉映、周建波等均曾擔任原BBS水木清華站站務。

北京明睿博資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水木社區保留了BBS水木清華站截至2005年3月16日前的所有版面及用戶數據等資料,而眾多用戶在原BBS水木清華站發表了關於個人著作權的聲明,聲稱授權給原版務人員將自己的原創文章刪除,或者備份、拷貝、移動、複製至任何能體現2005年3月16日以前水木的管理風格的BBS社區。其法律依據沒有得到權威人士證明,但這為重建新站提供一定法律基礎[誰?]

2005年3月16日水木清華BBS封禁校外IP後不久,原站務委員會即已開始籌備新站,同時對學校進行了通報,說明在局面不可扭轉的情況下將轉移部分版面到公網發展,但只限於在「校內交流平台」下其生存、發展存在困難的版。新站將不保留系版、協會版等校內交流版面。

由於之前校方曾在會議中向站務索取版主等管理群的個人資料,水木社區的站務組利用其在原BBS水木清華站的職務便利,提示原BBS水木清華站的用戶,用戶的個人資料將被有可能原BBS水木清華站的管理單位竊取並加以利用,大量版主用戶隨後開始主動破壞原BBS水木清華站的版面和精華區,但被刪除的內容之後多經由備份得以恢復。

水木社區telnet介面

至於清華大學各系版面和部分協會版面於2005年8月間陸續在水木社區開版,很多版面保留了原水木清華站的文章與資料。水木社區系版與協會版面現在歸類於"清華大學院系所"目下。自水木社區開站以來,絕大部分與水木清華相對應的版面都已經在水木社區復版,同時又新開設了為數不少全新的版面。

4月9日水木社區開始內部測試,允許BBS水木清華站現任版主和前任版主參與,4月21日開始允許每個版面推舉十名核心用戶參與測試。

截至2005年4月,水木社區最高上線人數已經超過3000人,與水木清華BBS持平。

2005年5月12日,水木社區開始公開測試,開放了在23埠的telnet服務,同時開放了telnet和www方式下的guest訪問權限。截至下午4時許,最高同時線上人數已經超過5600人。

2005年5月25日,水木社區最高同時線上人數已超過10000人。而原水木清華BBS則保持在4000-5000人。

2005年6月29日晚8點,水木社區結束公測,宣佈正式開站,同時大幅了調整組織管理架構。

從海外抓取的水木社區web登入介面截圖,2006年11月26日

2006年11月10日Google Cache抓到最後一次水木社區的web登入頁面,自此之後,水木社區已經無法自教育網連接。

2006年12月水木社區仍然可以由教育網正常連接。

隨着水木社區逐漸由校園BBS走向校外,水木社區BBS版面上相對低階庸俗的文章開始增多,同時討論問題更加尖銳直接,另外版面交流活躍,有效資訊量不斷增加。

2012年9月12日13:00,水木社區站務宣佈因故關站至2012年9月19日,水木特快等優秀版面提前被關閉。9月13日中午,水木特快等板塊開始恢復,其他版面為唯讀狀態。

2017年1月23日,曾任水木清華(後更名水木社區)站長的王玉泉,將頗具歷史的水木社區合伙人糾紛公之於眾。[3]

2018年9月21日上午,水木特快版(NewExpress)和房地產版(RealEstate)被相繼關閉。下午四點左右,特快萬象版(Universal)也被關閉。當晚十時許,房地產版恢復,版主置頂發帖「關於整頓版風的公告 -所有人必看」。9月23日,水木特快版和特快萬象版也相繼恢復,同時發佈特快臨時版規,嚴禁討論任何與政治有關的話題,不區分內容及導向。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觀察者網. 刘慈欣在水木社区称三体2英文版遭到严格审查. 搜狐. 2015-04-20 [2023-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6). 
  2. ^ 崔巍. 女作家郝景芳小说《北京折叠》入围雨果奖. 北京青年報. 2016-04-29: A19 [2016-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7). 
  3. ^ 水木清华BBS合伙人翻脸 商业化埋股权纠纷隐患?. 每經網.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25 [2017-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