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言論自由運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言論自由運動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64-65年)

言論自由運動(英文:Free Speech Movement)是1964-65年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生領導的一場爭取學生及公民「言論自由學術自由政治自由」的民權運動[1][2][3][4]主要學生領袖包括馬里奧·薩維奧傑克·溫伯格英語Jack Weinberg等人。言論自由運動規模空前,至少3000名學生持續參與了運動、人數曾一度上萬,並與「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反越戰運動」聯繫緊密。[1][2][5] 言論自由運動是美國民權運動的一個里程碑,對美國社會及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改變了幾代人對政治和道德的看法,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也成為美國最自由、最包容、最活躍的大學之一。[1][5][6][7]為了紀念此次運動,伯克利校園內還特別設立了「言論自由咖啡廳(Free Speech Movement Cafe)」。[8]

歷史

[編輯]

導火索

[編輯]

1964年,在美國「反越戰」和「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等大背景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些學生開始在校園內開展相關宣傳、籌款等等政治活動。[1]1964年9月,學校教務長Katherine Towle 宣佈禁止在校園內進行非學校性政治活動(off-campus political activities),引發學生不滿抗議。[5]10月1日,學生領袖傑克·溫伯格英語Jack Weinberg在伯克利校園的史布勞爾廣場(Sproul Plaza)上支持政治活動時被校警逮捕,幾百位學生立即自發包圍警車抗議,要求釋放傑克·溫伯格。[1][5]32小時內,約3000學生自發持續包圍警車,學生人數曾一度達到約1萬人,學生領袖馬里奧·薩維奧也在警車頂部發表了演說。[5]10月2日傍晚7點30分,馬里奧·薩維奧向學生宣佈加州大學主席(President)克拉克·克爾同意釋放傑克·溫伯格、並同意針對校內政治活動與學生進行協商談判,學生人群才逐漸散開。之後幾天內,校內的學生自發組成團體,並將此次運動命名為「言論自由運動(Free Speech Movement)」。[1][2][5]

談判僵局

[編輯]

1964年11月,校方強硬持續反對學生在學校內進行政治活動,並以暫停(suspend)學生學籍為威脅。學生團體重新在Sproul 廣場上聚集,雙方談判進入僵局。11月20號,加州大學召開理事會(Board of Regents)會議,作出一定讓步,但依然宣佈學生團體的政治活動違規違法,超過3000名學生聚集在Sproul 廣場上進行抗議。11月底,校方對學生領袖馬里奧·薩維奧等人作出追罰,而學生團體對校方下達最後通牒,並要求撤銷所有追罰。[5]

暴力衝突

[編輯]

12月2日,馬里奧·薩維奧在Sproul 廣場上進行了著名的演講《機器運行/將你們的身體放到齒輪上》(Operation of Machines/Put your bodies upon the gears),現場聚集了超過4000名學生。近千名學生佔領了史布勞爾廣場和史布勞爾行政大樓(Sproul Hall),加州州長派特·布朗下令阿拉梅達縣警力出動大規模鎮壓逮捕學生、超過800名學生被捕。12月3日,學校助教、學生大範圍罷課抗議,衝突持續加劇,校方宣佈停課。[5]12月7日,超過1萬6千名學生及教職工在伯克利的赫斯特希臘劇場英語Hearst Greek Theatre聚集,加州大學主席克拉克·克爾發表演講,宣佈特赦12月7日之前的學生活動,但堅持學生的政治活動違法。馬里奧·薩維奧爬上演講台,呼籲學生繼續抗議。[5]

運動勝利

[編輯]

1964年12月8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近千名學術參事(Academic Senate)召開大會、進行投票,並以「824票贊成115票 反對」通過了對學生「言論自由運動」的支持案。[5]支持案認為校方不可以限制學生言論自由、並且應當對學生政治活動提供時間、場所等。[1]12月18日,加州大學理事會承認學生的言論自由、政治活動是受到美國憲法保護的(第一第十四憲法修正案)。1965年1月初,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Chancellor)愛德華·斯特朗英語Edward Strong被撤換,代理校長馬丁·梅爾森英語Martin Meyerson宣佈校方新法令,允許學生在校內進行政治活動,言論自由運動取得勝利。[5]

運動

[編輯]

言論自由運動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第一場爭取民權的學生反抗運動,對美國社會及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改變了幾代人對政治和道德的看法,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也成為美國最自由、最包容、最活躍的大學之一。[1][5][6]言論自由運動受到「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反越戰運動」的影響,也積極促進了這些運動的發展,是美國人民民權運動的一個里程碑。[2][5][6][7]

2011年,美國紐約發生「佔領華爾街」活動,同時也發生了「佔領伯克利」(Occupy Cal)、「佔領奧克蘭(Occupy Oakland)」等活動。[9][10]

紀念

[編輯]
言論自由咖啡廳

在史布勞爾廣場的地面上,還有一個專門的紀念言論自由運動的「紀念碑」—— 一個圓形的大花崗岩碑,上面刻着 "This soil and the air space extending above it shall not be a part of any nation and shall not be subject to any entity's jurisdiction" (此處土地及上方領空不應屬於任何國家,也不應受任何組織團體的法律約束)。[11]

為了紀念此次運動,伯克利校園內還專門設立的言論自由咖啡廳(Free Speech Movement Cafe)。[8] 許多影視作品也以伯克利、言論自由運動等為背景拍攝,包括《畢業生》、《60年代的伯克利》等等。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erkeley FSM | Free Speech Movement 50th Anniversary. fsm.berkeley.edu. [2017-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8) (美國英語). 
  2. ^ 2.0 2.1 2.2 2.3 The Free Speech Movement. Calisphere. [2017-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6) (英語). 
  3. ^ Free Speech Movement Archives. www.fsm-a.org. [2017-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3). 
  4. ^ Free Speech Movement Digital Archive home. bancroft.berkeley.edu. [2017-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5).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Visual History: Free Speech Movement, 1964 | Berkeley FSM. fsm.berkeley.edu. [2017-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3) (美國英語). 
  6. ^ 6.0 6.1 6.2 Staff, Grace Lovio | Senior. 'Berkeley in the Sixties' aims to affect the present. The Daily Californian. 2013-08-28 [2017-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7). 
  7. ^ 7.0 7.1 xzbu論文網. 试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自由言论运动”的原因. www.xzbu.com. [2017-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5) (中文(中國大陸)). 
  8. ^ 8.0 8.1 Free Speech Movement Café | UC Berkeley Library. www.lib.berkeley.edu. [2017-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3) (英語). 
  9. ^ Dupuy, Tina. Occupy Cal Makes Occupy History at Berkeley. The Atlantic. [2017-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3) (美國英語). 
  10. ^ chinanews. “占领伯克利”者校园搭帐篷长期抗议 声援纽约 ——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 [2017-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3). 
  11. ^ Free Speech Monument. Atlas Obscura. [2017-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0) (英語).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