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汤皇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汤皇珍
出生 (1958-02-24) 1958年2月24日66岁)
教育程度师范大学美术系巴黎第八大学造型艺术系毕业
知名作品“我去旅行”[1]
运动行为艺术
网站个人网站

汤皇珍(1958年2月24日[2])行动艺术家,生于台湾台北市,毕业于师范大学美术系、巴黎第八大学造型艺术系。长期关注台湾艺术文化生态,1997年争取发展“华山艺文特区”,2011年创立台北市艺术创作者职业工会。[3]

生平[编辑]

汤皇珍早期以传统西画绘画媒材开始,赴留学法前已累积剧场、电影、编导演等创作经历,1987年赴法国第八大学求学,1991年结束学业,在伊通公园举办第一场行动艺术个展。 汤皇珍曾表示,行为艺术的创作时间“你走一秒,我也走一秒,时间的紧凑性与同步流动,这很符合我的生命观”,2015年以"尤里西斯机器"展、演、论,总结"我去旅行"的系列创作。[4] 2019年以"成忘老太太"行动计划继续行进她以意识状态改组来面对人类处境的创作长途。

文化运动[编辑]

长期关注台湾艺术文化生态,1997年发动争取、保留、更生“华山艺文特区”。2008年,发动“种植艺术”文化活动,将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概念联系到文化发展。2009年,筹组“艺术创作者职业工会”,以艺术家组织的身份介入工会的机制,批判当下社会对艺术生产与劳动分工的关系。2011年,成立“台北市艺术创作者职业工会”。

著名作品[编辑]

早期作品
  • 〈72〉(1991)[5]、〈我爱你〉(1991)、〈原点种植〉(1993)、〈流亡与放逐〉(1993)、〈艺术休耕〉(1994)、〈黑盒子〉(1994)、〈臭河恋人〉(1995)、〈咦〉(1996)、〈我特别的椅子〉(1997)、〈你说我听〉(1998)、〈我.是.真.荒.唐〉(2001)、〈漂亮房间〉(2003)……等,指出个体之于社会与环境的冲突。
系列创作
  • “我去旅行”由1999启始至2013。择取二十一世纪人类最频繁的行为现象-“旅行”,作为其寓言拟态之所指。15年,陆续完成:
  • 〈旅行Ⅰ/北京之行〉 (1999 北京、高雄山艺术、省博馆、交通大学)
  • 〈旅行Ⅱ/我去旅行了〉(1999~2000 台北、台中、高雄、台东)
  • 〈旅行Ⅲ/千禧伊通逍遥游〉 (2000 伊通公园)
  • 〈我去旅行Ⅳ/ Traveler. Bali〉(2001 台东)
  • 〈旅行Ⅴ/一张风景明信片〉(韩国篇)2003 安眠岛、(台湾篇)2005 伊通公园与小客厅、(法国篇)2006 CAMAC、(意大利篇)2007 52届威尼斯双年展
  • 〈旅行Ⅵ/幸福之岛〉(2005 敦南诚品艺文空间)
  • 〈旅行Ⅶ/广场旅人〉(2006~2007 西班牙巴伦西亚、台新金控元厅)
  • 〈旅行Ⅷ/智者在此垂钓〉(2008~2009 高雄豆皮、洪建全觅空间、国美馆)
  • 〈旅行Ⅸ/远行的人〉(2010 视觉艺术联盟、台北当代艺术中心、台北当代馆、牯岭街小剧场、竹围工作室、洪建全觅空间、宜兰杨世芳纪念馆)
  • 〈旅行十/墓志铭前置与终场〉(2012~2013 台中Z空间、高雄豆皮、柏林)
  • 〈尤里西斯机器-回视汤皇珍‘我去旅行’十五年〉(2014~2015 艺术八、台北当代馆、北师美术馆)
  • 〈成忘老太太,汤皇珍2019行动计划〉(2019~2020 驳二艺术特区大义仓库C8-8、新浜码头艺术空间、北师美术馆)
2010年后作品
  • 〈寻找城市裂缝〉(2011~2012)、〈未竟之路〉(2011)、〈重回洞窟〉(2011)、〈造访生命的一趟旅行〉(2013)……等,介入社会集体记忆,重探语言叙述界域。

参考资料[编辑]

  1. ^ 张晴文. 湯皇珍╳回應當下的行動選擇. [2019-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1). 
  2. ^ 伊通公園 ITPARK. [2019-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1). 
  3. ^ 湯皇珍. 非池中艺术网. [2019-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1). 
  4. ^ 徐慧娟. 旅行的終點,是什麼?──行動藝術家湯皇珍訪談紀實. 国艺会线上志. [2019-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1). 
  5. ^ 創作自述. 伊通公园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