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宏
卫宏(?—?),字敬仲。自幼好学,年轻时与河南郑兴都学习古学,后又随九江谢曼卿学《毛诗》,因而为《毛诗》做了训诂。有一说为卫曾作《毛诗序》。后跟随大司空杜林受《古文尚书》而作《训旨》。此时济南徐巡拜卫宏为师,后跟随杜林学习,而徐巡也以儒学著名,从此儒学大兴。[1]汉光武帝时任议郎,官至给事中。余事失考。
重要著述
[编辑]《毛诗序》有大、小之分。
诗大序
[编辑]一
[编辑]《诗大序》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诗歌的性质、内容、表现方法和社会作用等。其中许多观点,对中国文化诗歌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它吸收了先秦时代“诗言志”的理论,指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并进而指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而足之蹈之也”,既阐明了诗歌的抒情特点及其与音乐舞蹈的相互关系,又指出了思想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
二
[编辑]《诗大序》说明了诗歌与时代政治的密切关系。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作品,“治也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政治情况往往在诗歌的内容中反映出来。这对后来刘勰“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理论的形式,有着重要影响。
三
[编辑]《诗大序》总结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体制和表现手法,提出了“六义”说,这对古代诗歌的分类,特别是对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方法,提供了线索,而且对后世诗歌的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的比、兴二法,实质上是形象思维的方法,经后世一些优秀诗人,如陈子昂、李白、白居易等的实践和发展,成为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原则。
四
[编辑]《诗大序》强调诗歌必须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它在说到诗歌的言情特点时,提倡“发乎情,止乎礼义”;谈到诗歌的政治作用时,又强调“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忠孝,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它的这种思想还集中突出地表现关于诗歌的社会作用的论述方面:“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这一理论在政治上表达了统治阶级对诗歌的要求,在思想上则是孔子“思无邪”,兴、观、群、怨,事父事君说的进一步发展。唐代韩愈“文以载道”,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等理论主张,与此一脉相承。后世不少人以此作为诗歌创作和批评的原则,由此可见他对诗歌的创作有着长远影响。
结论
[编辑]它是先秦到汉这一历史时期我国诗歌理论的总结。《毛诗序》有大、小之分。《诗大序》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诗歌的性质、内容、表现方法和社会作用等。其中许多观点,对诗歌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学术传承
[编辑]卫宏师承九江人谢曼卿,善《毛诗》,又为之《训》。《后汉书》记载:东海卫敬仲,受学于曼卿。 谢曼卿,据《文献通考》(马端临着):“后汉有九江谢曼卿,善《毛诗》,又为之训。东海卫敬仲,受学于曼卿。先儒相承,谓之《毛诗》。《序》,子夏所创,毛公及敬仲又加润色。”《后汉·儒林传》:“卫宏从谢曼卿受学,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至今传于世。” 《历代诗经著述考》(先秦-元代)(刘毓庆著)载:“《毛诗训》,谢曼卿撰,佚。”
毛诗序作者的争议
[编辑]毛诗序的作者至今仍众说纷纭
《四库全书总目》说法
[编辑]《诗序》之说,纷如聚讼。以为《大序》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者,郑玄《诗谱》也;以为子夏所序《诗》,即今《毛诗》者,王肃《家语注》也;以为卫宏受学谢曼卿作《诗序》者,《后汉书.儒林传》也;以为子夏所创,毛公及卫宏又加润益者,《隋书.经籍志》也;以为子夏不序诗者,韩愈也;以为子夏惟裁初句,以下出于毛公者,成伯玙也。
宋.苏辙《诗集传》说法
[编辑]其言时有反复繁重,类非一人之词者,凡此皆毛氏之学而卫宏之所集录也。
说法三
[编辑]辙取小序首句为毛公之学。不为无见。史传言诗序者以后汉书为近古。而儒林传称谢曼卿善毛诗。乃为其训。 卫宏 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辙以为 卫宏所集录。亦不为无征。唐成伯玙作毛诗指说。虽亦以小序为出子夏。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书目
[编辑]- 《汉书·儒林传》
- 邢子民. 东汉卫宏著述散论. 《 CNKI 》 , 2004
- 张启成.再论《毛序》之作期晚于《史记》——兼与王洲明同志商榷. 《 河北师范大学期刊社 》 , 2006
- 尚书注疏挍勘记卷一:又卫宏 古文奇字序云段玉裁云师古注儒林传引此作 卫宏诏定古文官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