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西西里巴洛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诺托大教堂
那不勒斯西班牙宫,具有精巧的双楼梯

西西里巴洛克(意大利语:Barocco siciliano)是指一种独特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存在于十七至十八世纪间的南意大利。包括西西里岛以及整个两西西里王国,如坎帕尼亚普利亚卡拉布里亚等地。

西西里巴洛克有着典型巴洛克式曲线与妖冶怪诞的华丽装饰,点缀著露齿而笑般的人面装饰男童天使(putto)以及特殊的浮华风格,成了西西里独一无二的建筑特征。

西西里巴洛克风格成就于1693年,一场大地震之后的大规模重建时期。在此之前,岛上的巴洛克风格是结合了朴实与地方性风貌的建筑流派,由融合本土的建筑风格发展而来,而不是源自罗马的主流巴洛克风格。在地震发生后,当地许多于罗马受训的建筑师,有了充足的机会,来重新打造当时意大利本岛当红的,更精致、复杂的巴洛克式建筑;这些当地建筑师的作品--与他们所倡导的新派的建筑雕刻术--吸引了更多本地建筑师的效法。约莫1730年,西西里的建筑师对巴洛克风格已驾轻就熟。他们特殊的诠释,让西西里岛的艺术形式,更进一步的导向个性化与高度本土化。直到1780年代之后,此风格才渐渐的为新流行的新古典主义所取代。

高装饰性的西西里巴洛克时期仅仅风行了五十年,但完全反映出岛上当时名义上为西班牙所管理,事实上是由富人与奢侈的贵族统治、农业经济所有权高度集中于其手中的社会秩序。而它独特的巴洛克式建筑,至今仍是岛屿的建筑特色。

西西里巴洛克的特色

[编辑]
图二:卡塔尼亚大学瓦卡瑞尼设计,1752年完工,是典型的西西里巴洛克式建筑,男童天使支托著露台、锻铁制栏杆,装饰以粗面光边石工及双色熔岩砖石。
图三:圣朱塞佩教堂之顶的钟塔拉古萨伊布拉,1756–1796。
图四:圣乔瓦尼·巴蒂思塔大教堂,拉古萨(1694–1735),早期西西里巴洛克的典型。

巴洛克建筑是一种欧洲特有的建筑风格,发源于十七世纪意大利;它华丽而戏剧化,装饰以丰富多变的雕塑,并发挥明暗对照法的效果,巧妙的在建筑物上运用了光影。

西西里的巴洛克式风格则主要局限于教会所建的建筑物,及西西里贵族建作私人住宅用的宫殿(palazzo)上[1]。在西西里,此风格的早期建筑仍缺乏独树一格的特征,是典型的拙劣仿制品,根据曾至罗马、佛罗伦斯那不勒斯的西西里游客所见以打造。然而,即使是在此初创期,本土建筑师已着手在新建筑中融入某些西西里本地建筑的特色。到了十八世纪中叶,西西里巴洛克建筑已明显跳脱出内陆的建筑特色,它代表性的涵盖了至少二或三个下述特征,并结合了一种独一无二、难以笔墨形容的大胆设计感。

  1. 怪诞的人面(或人头)装饰(mask)以及男童天使(putto),上方通常支撑著露台,或用以装饰建筑物的檐部(entablature);这些露齿而笑或瞪视的人面装饰是西西里十七世纪中期以前的建筑遗迹。(图二和图九)
  2. 露台,在1633年以后通常搭配着复杂精细的锻铁制栏杆(图二和图九),在此以前则是简朴的样式(图六)。
  3. 外部楼梯。大部分的别墅与宫殿都建有马车在通过车道的拱门后的正式入口,通往内部的庭院。进入庭院后,再经由精细的皇家楼梯走入主厅(piano nobile)。这便是宫殿里通往底楼会客厅的主要入口;对称的梯阶会向内和向外旋转多达四次。由于地基的架高,通常必须走过多层的台阶才能到达教堂;这些台阶有时会转换为长而笔直的大理石楼阶,其本身就是装饰性建筑特色(图十九),在罗马则是呈现西班牙台阶的风格。
  4. 倾斜、凹面或凸面的外观(图一和图六)。偶尔出现于别墅或宫殿,弯曲部分的凹处可以打造一座外部楼梯。
  5. 西西里钟塔。在意大利,钟塔(belfry)普遍被建于教堂旁的独立钟楼(campanile)内,但西西里钟塔则是单独盖在建筑物的正面,通常建在中央的山形墙(pediment)顶上,拱门下方并清楚的设有一至多口钟,例如卡塔尼亚教区教堂(图一)。多钟的大教堂常在建筑物正面的最高处,搭配上雕刻、装饰复杂的拱廊(图三)。这些钟塔集合了西西里巴洛克式建筑最不朽、独特的特色。
  6. 镶饰的彩色大理石,用于地面与墙壁,尤其常见于教堂内部。西西里这种特殊的木片拼花工艺(Intarsia)自十七世纪起开始发展(见图十四的地面)。
  7. 圆柱,通常与其他圆柱疏离、独自竖立,支撑著简朴的拱门,从此可见受到较早期、更朴素的诺曼建筑的影响。
  8. 装饰的粗面光边石工赛巴斯提亚诺·赛利欧(Sebastiano Serlio)曾在他的粗面光边石工(rustication)上以块块方石(ashlar)做为装饰;到了十六世纪末期,西西里的建筑师则在石块上雕刻树叶、鱼鳞,甚至还有甜点与贝壳;贝壳后来并跻身巴洛克式设计中最盛行的装饰符号。有时候粗面光边石工会被用于支柱上,而不是墙壁,成为预期心理的翻转,甚至是一种建筑学的戏谑(图二)。
  9. 火山熔岩石,产自当地,用于许多西西里巴洛克式建筑的构筑,因这是可以最轻易取得的素材。黑或灰的色调被用来创作对比的装饰物,衬托出巴洛克时期对光与影的运用与喜爱(图二)。
  10. 西班牙的影响。在西班牙统治时期,所受西班牙的建筑风格的影响(图十三),尽管西班牙的影响相较于诺曼人仍显得十分轻微。西班牙风格,法国文艺复兴建筑的朴素版本,尤其可明显见于西西里东部,当地由于小型暴动频传,而驻守了较强大的西班牙军队。墨西拿的恩典闸门(Porta Grazia),建于1680年做为西班牙城塞,在西班牙的其他殖民地所建的任何城镇与城塞中,并不会显得格格不入。这道拱形城门的风格,同它华美的线脚(moulding)与涡卷形装饰,在地震后的卡塔尼亚很快的便受到了广泛的模仿。

尽管这些特征从没同时在同一个建筑物上出现,也没有一个特征是西西里巴洛克风格独有的,但是它们相结合时,却赋予了西西里巴洛克与众不同的感觉。其他巴洛克的特色,例如窗户上残破的山形墙、铺张的使用雕像,以及顶部弯曲的窗户和门,都是巴洛克建筑的象征,但在欧洲各地的巴洛克建筑上都能找到。

早期的西西里巴洛克

[编辑]
图五:巴勒莫的普列托利亚广场。喷水池(约1554年)由法兰西斯科·卡密里亚尼所建,是首都内唯一一件文艺复兴盛期艺术品。俯视其的是圣卡特林纳教堂(约1556年),有着巴洛克晚期的壮观穹顶。

火山喷发而成的西西里岛,坐落于地中海中央,与意大利半岛相隔,曾历经希腊人的殖民,罗马政权的压迫,拜占庭帝国的统治,及蛮族征服,后来又成了穆斯林酋长国诺曼公国霍亨斯陶芬的王国,接着被安茹人统治,并而后依序被交给西班牙人及那不勒斯波旁王室,直到1860年才最终被并入意大利王国。西西里人因此接触了一连串丰富而全异的文化;这并反映出岛上建筑的特殊多样性。

西西里岛特有的一种装饰性古典建筑在1530年代已逐渐形成。受到岛上已毁坏的希腊建筑与诺曼主教座堂启发,此建筑通常会将希腊建筑的装饰图形,如希腊键纹(Greek key)图样,结合晚期的诺曼建筑与哥特式特色,如尖锐的拱门与窗口。西西里诺曼建筑融入了一些不常见于诺曼建筑以外之处的拜占庭元素,而就像其他的罗马式建筑,它进而融合了哥德的特色。这些早期的装饰性建筑,不同于欧洲大陆的建筑,它并非演变自文艺复兴建筑,而是由诺曼风格发展而来的。文艺复兴建筑对西西里岛几乎没有产生影响;在首府巴勒莫,文艺复兴盛期的唯一遗迹,只有在其已二十岁时,从佛罗伦斯被带到当地的喷水池(图五)。

不管文艺复兴风格从未风行于西西里岛的原因为何,它肯定不是被忽略了。安托内罗·加吉尼以文艺复兴风格设计了圣母波尔图·萨尔沃教堂(Santa Maria di Porto Salvo),但1536年,在他去世后而止于半途;建筑师安东尼奥·史卡利奥利取代了他,后来并以诺曼建筑风格完成了该建筑。此风格在将近1693年地震之时,似乎也影响了西西里岛的建筑。而甚至矫饰主义也在西西里岛留下了足迹。只有墨西拿的建筑[2],其当中仍依稀可以察觉到文艺复兴的影响,而为此,地理因素占了一定程度的原因:它的位置坐落在意大利本岛的视野范围内,而且西西里最重要的港口墨西拿,一直都是岛外相对较能接受流行趋势的地区。城里的贵族资助者时常会要求佛罗伦斯或罗马提供他们建筑师;其中一例是佛罗伦斯人乔凡尼·安杰洛·蒙托索利,其奠定了十六世纪中期托斯卡纳的建筑与雕塑风格。然而,这些影响仍然主要局限在墨西拿与周围地区。它似乎是罗马天主教会的互惠,脱离了仍保留着保守建筑风貌的罗马流行风格。

然而,西西里岛并不是完全孤立于其以外的欧洲地区。岛内主要城市的建筑深受雕刻家多明尼克·加吉尼家族的影响。加吉尼于1463年自佛罗伦斯抵达西西里,其旗下的雕刻家与画家以华丽装饰性与形象性雕塑装点当地的教堂与建筑。在他的家族慎重着手装饰岛上教堂后不到一世纪(1531–37年),安东尼欧·加吉尼特拉帕尼完成了有拱形框架的舞台

著名西西里巴洛克建筑师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Palazzo" (pl. palazzi): is any large building in a town, state or private (often much smaller than the term palace implies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While palazzo is the technically correct appellation, and postal address, no Sicilian aristocrat would ever use the word, instead referring to his or her own house, however large, as "casa". "Palazzo" followed by the family name was the term used by officials, tradesmen, and delivery men. Gefen, p. 15.
  2. ^ Messina, once Sicily's second city, fell into poverty and obscurity following punitive measures against it by the Spanish following an uprising in 1626. Closely related for geographical reasons to mainland Italy, Messina once contained some of Sicily's finest buildings. The combined effect of earthquakes in 1693, 1783 and 1908, and bombing raids in 1943, robbed the city of virtually all of these.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