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辛亥首义烈士陵园 (武汉市江岸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辛亥首义烈士墓(二)
(江岸区)
2024年清明节时的烈士陵园
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
分类纪念建筑物
时代1911年
认定时间1956年11月15日

辛亥首义烈士陵园,又称六大堆,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球场路的一座辛亥革命烈士陵园。陵园中葬有民军烈士遗体4000余具(含原单洞二路迁葬而来的2000余具)。[1]

背景

[编辑]

武昌起义爆发后,段祺瑞冯国璋率领新军沿京汉铁路南下镇压起义,革命军遂在汉口多地与清军激战。革命军终因伤亡惨重、寡不敌众,退守三眼桥及球场街一带。10月30日清军夺回汉口、11月27日清军夺回汉阳,该战役史称“阳夏保卫战[注 1]”。[2]

战时及战后,汉口当地红十字会出面将革命军牺牲将士遗骸就近收殓,葬于古德寺、球场路边(即现该陵园所在位置)、利济路(即今硚口区的辛亥首义烈士陵园)、单洞二路等处。[2][3]

其中球场路的墓地分为6堆收殓,称“赤十字会义冢”,因遗骸分为6堆,因此当地人俗称“六大堆”。[2][4]1912年2月,红十字会在每座墓地前皆竖立刻有“国殇”二字的墓碑以为纪念。[4]

修建与维护

[编辑]

1913年,红十字会与汉口各慈善团体在此处修建公墓,黎元洪题写碑额“铁血精神”及陵墓名“鄂省起义阵亡诸烈士墓”。[4]

1931年洪水之后,已有的烈士陵园逐渐失修。[3]

抗日战争胜利后,武汉行辕主任程潜将六大堆整修并立碑,更名为六大堆无名英雄墓[注 2]辛亥首义烈士陵园[注 3][4][2]。墓园增设了栅栏及碑,碑上为程潜手书“辛亥首义烈士之墓”。[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汉口境内仅存利济路、球场街、单洞二路3处辛亥烈士陵园。1955年,受市政规划影响,单洞二路的辛亥烈士遗骸合并葬入此处,改6座坟茔为7座[4]。1956年11月15日,硚口、江岸两处辛亥烈士陵园(另还有已迁葬的单洞二路)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同日定名为辛亥首义烈士陵园[2]。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之际,陵园进行了大修。[4]

1985年陵园重建,复改为6座坟茔并重设纪念碑,成为合陵园及公园为一体的陵园。[4][2]

1989年7月,陵园被列为武汉市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5]。2023年7月28日,陵园被列为湖北省第六批烈士纪念设施。[6]

管理组织

[编辑]

陵园隶属于江岸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由武汉市民政局在1989年设立的江岸区辛亥首义烈士陵园管理处负责管理。[5][1]

陵园概况

[编辑]

陵园门额上书“辛亥首义烈士陵园”,陵园中部为一座汉白玉及大理石修成的纪念碑一座,碑身高10.10米,一面镌刻辛亥革命亲历者喻育之所撰碑文,一面为李尔重题的碑名“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两侧各有3座坟茔,长3.9米,宽4.9米,高2.5米。另外陵园中设有展览。[1]

文物保护

[编辑]

其保护范围为:辛亥首义烈士墓(二)及周围一定范围。以陵园围墙为界,东面、南面各向外延伸10米,西面向外延伸7米至球场路现状道路边线,北面与陵园围墙线重合[7]

其建设控制地带为:以保护范围为界,东面向外延伸50米,南面、西面、北面与保护范围重合[7]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参考
注解
  1. ^ 阳指汉阳、夏指汉口(夏口)。
  2. ^ 《武汉地名志》载
  3. ^ 《江岸区志》载

参考文献

[编辑]
  •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武汉市志. 第24卷 文物志.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0. ISBN 7-307-00692-8 (中文(中国大陆)). 
  •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武汉市志. 第6卷 民政志.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0. ISBN 7-307-00791-6 (中文(中国大陆)). 
  • 武汉市地名委员会. 武汉地名志. 武汉: 武汉出版社. 1990. ISBN 7-5430-0334-1 (中文(中国大陆)). 
  • 武汉市江岸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江岸区志. 武汉: 武汉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430-4079-3 (中文(中国大陆)). 
  • 侯祖畲. 夏口县志. 1920 (中文(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