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郑禹(1889年8月8日—1954年),郑孝胥次子,号炎佐福建省闽县(今福州)人。满洲国政治人物。[1]

生平[编辑]

郑禹自幼随父郑孝胥与家庭教师学习四书五经。1905年5月,郑禹留学日本东京成城学校。1906年4月,他因练体操受伤而退学,归国治伤。同年7月结婚。同年8月,他入上海英华图书馆学英文,学习3年多。1911年,他考入英国利物浦大学土木科。后因无法负担学费而退学归国。[1]

1917年3月,郑禹入商务印书馆营业部任印刷营业员。1921年任商务印书馆北京分管京华印书局经理,后因同商务印书馆总部不合而辞职。此后,郑禹在他处工作,但最后均辞职。[1]

1931年12月初,郑孝胥致信郑禹令其赴旅顺,信中称:“吾家世代荣蒙皇恩,今须代表宣统皇上与日本方面往商,需要你前来鼎力相助。”1932年,郑孝胥任满洲国总理大臣后,郑孝胥的长子郑垂、次子郑禹任总理大臣秘书官,郑垂负责翻译及同日本人交涉,郑禹负责内务。1934年,郑禹获日本授予四等瑞宝勋章。1935年5月21日,郑孝胥被免除总理一职,郑禹乃改任满洲国国都建设局局长。1938年1月,郑禹转任满洲国邮政总局局长。1938年3月18日,郑孝胥病逝。1938年7月3日,郑孝胥被葬于奉天(今沈阳市)市郊。同月,郑禹出任奉天市市长。1940年,他在任内获授三级景云勋章。1942年11月,郑禹任满洲国驻泰国全权公使。任内他获日本授予续二级柱国勋章。1944年8月,郑禹获调离泰国。[1]

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当时郑禹正在大连看望在大连读书的儿子,获悉苏联对日宣战后立即回到长春,领取了疏散费,于同年8月11日携妻子和女儿随满洲国皇帝溥仪逃往通化。8月18日,溥仪退位,此后郑禹携妻子和女儿回到长春。8月21日,苏联红军占领长春,郑禹携妻子和女儿先后流亡沈阳天津北京等地。[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禹隐姓埋名在北京市第六建筑公司任会计。1954年肃反时,他被发现,遭到北京市公安局逮捕,后被处决。[1][2]

家庭[编辑]

郑禹是郑孝胥的次子,其兄为郑垂[1]其妻为伍廷芳之女伍丽芳,其子为郑广元,娶宣统帝的妹妹韫龢为妻。[2]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郑孝胥之子郑禹的傀儡生涯,中国网络电视台,2011年05月16日. [2012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5月21日). 
  2. ^ 2.0 2.1 郭招金,末代皇朝的子孙,北京:团结出版社,1991年,第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