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离子导入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Iontophoresis
ICD-9-CM99.27
MedlinePlus007293

离子导入法(Iontophoresis),又称为离子电泳法,是利用连续性之直流电流,以同电性相斥的原理,将离子或带电的化学药物驱送至体内的治疗方法。

历史

[编辑]

早在十八世纪末期至十九世纪,就已经有在使用离子电泳法,只是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个就叫此名称。一九零三年,LeDuc发现了离子电泳法,利用连续直流电,将生理所需的离子打入身体的表皮及黏膜组织内以达疗效。

至今,此种疗法从原本只物理治疗用来止痛、消水肿等,变成现在热门的美容、美白等相关皮肤导药。

原理

[编辑]

某些物质如等溶于水时,会产生离子化,在水中分解成带正电负电的离子,就可借由离子的移动导电。当我们置入通过连续性直流电的正负两个电极时,带正电性离子会远离正极向负极移动,而带负电性离子则离开负极向正极移动,利用离子在水中转移,形成电流通路。利用上述之观念,把两电极分别置放,以人体表面做为两电极沟通的介质,利用同电性相斥,使离子移动时就会进入人体,达到将药导入的疗效。

图例:将带正电之药物放在正极(主动电极),药物因同电性相斥会进入人体,朝负极(回收电极)移动。

离子化程度

[编辑]

也就是指离子在水中解离的程度。和:

相关。而离子化程度会影响离子数目,进而对离子穿透体表造成影响。

离子穿透体表程度

[编辑]
  • 电场强度:电流密度越高,效果越好。
  • 体表组织对电流的阻力:阻力越高,越不易导入。
  • 药物亲脂性分子量:皆越大,难度越高。
  • 药物浓度

参考资料

[编辑]
  • 廖文炫、张梅兰、蔡美文、王淑芬。物理因子治疗学:冷、热、光、水疗及机械性治疗。台北:合记,2002 ISBN 957-666-879-4
  • Bernadette hwcox, Tsega Andemical Mehreteab, Joseph Weisberg, John Sanko。Integrating physical Agents In Rehabilitation,2nd edition。ISBN 0-8385-8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