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小南山文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南山文化,墓葬 玉斧
小南山文化,墓葬, 玉环

黑龙江省的小南山地区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经碳十四仪器测定,大约是九千年前的人类遗址,因此具有多项文化意义:

小南山文化,墓葬, 玉配饰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已经不住在洞穴里,而是选择住在周围有大平原的丘陵上。这种居住方式有利于防洪及御敌,当然也会有更美好的视野。

二,从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当时的人已经知道玉石比其它矿石更为珍贵,并且已经开采玉矿。

三,已经懂得烧造温度较低的陶器,而且器物表面已画上美丽的花纹。

四,当时已经掌握对石器与玉器的钻孔及切割技术。并且已经学会玉器的抛光技术。

五,出土二百多件玉器,数量比例相当突出。造型都是几何图形,不见动植物形象。而且凡是顶级的玉材都用来磨制玉玦,并仔细加工,可能与祭祀相关。


饶河小南山位于俄罗斯与中国交界的乌苏里江中游,饶河县城之南。海拔不到一百米。紧邻的大南山下曾发掘出七具猛犸象牙及石器,但是文物甚少。小南山遗址依据出土物的特征,共可分为五期:

第一期距今约17000-13000年,发现了石器和低阶陶片,石制品以石片为主,有些石器双面皆有击打加工。

第二期距今约9200-8600年。发现50余座的深埋的墓穴,并有玉、石、陶器随葬品。

第三期文化遗存约距今4700-4500年,是由10余座半地穴房址组成的聚落。

第四期文化遗存与西周中期平行,为半地穴住房。

第五期文化与西汉同时期,也是半地穴住房。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小南山的居民已经以村落的方式群居;食物的获取不成问题,并可以挪出人力仔细绘画以及精心制作玉器。而且,九千年前远东人群已经十分重视死亡一事,从遗体深埋与精美陪葬品可看出端倪。小南山的村落文化形态影响了兴隆洼文化,甚至影响了后来的满洲人,鲜卑人、契丹人和女真人。


参考书目:

李有骞  杨永才.  2019. 黑龙江饶河县小南山遗址2015年Ⅲ区发掘简报. 考古. 08期

李有骞. 2021. 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2019-2020年度考古发掘新收获《中国文物报》3月19日第5版

赵宾福  孙明明  杜战伟. 2013. 饶河小南山墓葬出土玉器的年代和性质 . 边疆考古研究. 14:69–78.

刘国祥. 2000. 黑龙江史前玉器研究.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72–86.

Category:小南山文化 Category:Xinglongwa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