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SCP-2000/沙盒0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手动字词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一首作于南北朝唐朝期间的诗歌。该诗歌长约300字,讲述一个名为木兰的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成诗背景

[编辑]

成诗年代

[编辑]

学术界对该诗歌的成诗年代尚有争议,而看法分别有汉魏说、南北朝说及隋唐说,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学说为南北朝说及隋唐说[1]

南北朝说方面,宋代学者郭茂倩在其著作《乐府诗集》写道“《古今乐录》曰‘木兰不知名’,浙江西道观察使韦元甫续附入。”支持者认为,既已在南朝的《古今乐录》录有,即可说明此并非是陈以后的作品。而且诗中背景为战乱时期,诗中称君主为可汗,出征地方为北方,可见该诗歌为南北朝时的作品[1][2]

隋唐说方面,有部分学者认为《古今乐录》并非可靠,例如学者王增文指出《古今乐录》是引用后人的按语,且在后方提出了“不知起于何代也。”。亦有学者指出诗中的风俗习惯与隋唐相近,例如学者郑振铎指出诗中“对镜贴花黄”此句,与唐朝女性使用花黄的习俗相近,推断成诗时间为隋末唐初。另外也有其他学者指出诗歌风格及内容中出现的制度与唐朝相近或相同,可推断于隋唐时成诗[1][3][2]

作者身份

[编辑]

对作者身份的说法分别有韦元甫作、木兰本人作、民间或集体创作[1]

韦元甫作之说法方面,支持者方面,例如罗根泽,沿用了《古文苑》、《文苑英华》、《后村诗话》及《艺苑后言》的观点,认为是由韦元甫所作的。反对者方面,例如萧涤非,则认为韦元甫拟作与原作之间有不少分别,且《古今乐录》有“木兰不知名”这句,可见并非由韦元甫所作的[1]

木兰本人作之说法方面,支持者方面,例如王增文,参照元代《考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等史料,考证确有木兰其人及由木兰所作[1][3]

内容撮要

[编辑]

该诗歌讲述一名名为木兰的女子,其父亲收到朝廷的征兵令。木兰因其父亲没有长子,且父亲已经年老,为了不让父亲当兵,于是她假装成男子,代父从军。经过十年从征后,因军功而受天子受封,但她宁可不当尚书郎,只愿归甲还田。最终她回到家乡,回归女儿身,而其战场伙伴因不知木兰是女性,而感到惊慌。

主题思想

[编辑]

本诗歌之主题思想仍有争议性,主要分为批判男尊女卑、反映百姓向往和平、等说法

批判男尊女卑之说法方面,史学家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认为本诗打破了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传统观念。而中国社会科学院所著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本诗透过描写木兰的艺术形象,显示出女性和男姓具有相同能力来作出英雄豪杰的事迹,以及是一种冲破礼教的行为。

百姓向往和平之说法方面,学者如阳国亮,指出诗中透过木兰代父从军等情节,追求和平而踏上征途,反映出木兰对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战争予以谴责的立场,且藉木兰的形象来反映当时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聂永华. 20世纪《木兰诗》成诗年代、作者及木兰故里研究综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 (01期). 
  2. ^ 2.0 2.1 科普小组. 木兰诗是什么时候所作. 文化难题. 吉林电子出版社. 2006. ISBN 9787900444066. 
  3. ^ 3.0 3.1 王增文. 《木兰诗》的产生时代、本事和作者考辨.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