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新闻》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沙田新闻》事件中文大学新闻系学生报《沙田新闻》因报道中大毕业生投考不上政务官职位,经外间报纸转载,引起校方高度关注,最终导致一九七六年五月底被校方下令停刊的风波。[1]

起因[编辑]

一九七六年四月廿九日,《沙田新闻》刊登一篇报道,标题是“八十七名中大荣誉生投考政务官名落孙山”。 报道说,前一年有八十七名中大荣誉生投考俗称“天子门生”的政务官,可惜全部落第。时任政府铨叙司施恪更写信给中大当局,对中大学生的表现失望,要求大学当局检讨。继后,中大成立以副校长郑楝材为首的调查委员会,得出结论:中大学生缺乏普通常识、英语表达能力不足、缺乏自信。

同一期的《沙田新闻》也访问了中大就业辅导组,指中大学生多不懂写求职信,甚至在英文信上签中文名,“令雇主啼笑皆非”。辅导组又指不鼓励学生自行求职,应把求职申请交辅导组统筹处理。 报道刊出,并送校方。最初校方并无特别反应,两周后,新闻系同学按惯例将《沙田新闻》寄给各大报章。职业新闻工作者马上嗅出话题的爆炸性,纷纷转载两篇对中大不利的报道。

风波[编辑]

各报广泛报道,并纷纷发表评论。以李卓敏校长为首的中大高层震怒,下令新亚院长全汉昇彻查,并要求学生辅导组“澄清”。辅导组随即发公开声明,否认曾指中大学生写求职信技劣,并指《沙田新闻》“报道失实,深以为憾”。有指辅导组是在校方压力下,公然撒了谎。据中大新闻学会调查,访问进行时适有非新闻系同学在座,该同学力证报道真确,并无虚构。

其他中大同学和校友亦群情汹涌。校友纷纷致信校方询问原由,并致函各报为中大辩护。校内同学则操上大学本部和新闻系,要求解释。

结果[编辑]

面对内外压力,校方决定采取悍然措施。五月廿八日,教务会通过两项决定:一、《沙田新闻》停刊;二、在不听取辩白的情况下,谴责四位新闻系教师,罪名是“有亏职守”。会上有人提出应予四位老师自辩机会,但最后会议通过,因“事迹昭然”,毋须多议,即予谴责。(新亚院长全汉昇等五人对谴责教师案投反对票)。

四位被谴责的老师,分别是当时的系主任苗祺(John Mitchell)、《沙田新闻》社长魏大公博士、顾问李宜培和另一位老师陈黄义敏。魏、李二人提出司法复核,未能成功。其后,苗、李、陈黄三位老师不获续约,黯然离开中大。魏大公博士有终身聘约护身,得保教职,但已大受打击,意兴阑珊,不到十年,便提早退休。[2]

原来的《沙田新闻》被新设立的《新沙田》替代。[1]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CUHK - 學院簡史. www.com.cuhk.edu.hk. [2016-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0). 
  2. ^ 舊聞補遺:《沙田新聞》事件 (576). [2016-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