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埔里 (高雄市)
外观
中埔里 | |
---|---|
里 | |
中埔里在高雄市内门区的位置 | |
坐标:22°55′41″N 120°26′28″E / 22.92804°N 120.44117°E | |
国家 | 中华民国 |
县市 | 高雄市 |
乡镇市区 | 内门区 |
区划 | 13邻 |
政府 | |
• 里长 | 谢清雄 |
• 办公处 | 中埔里2邻中埔22-3号 |
面积 | |
• 总计 | 4.3平方公里 |
人口(2023年9月) | |
• 总计 | 574人 |
• 密度 | 133.49人/平方公里 |
• 户数 | 220 |
性别比:112.59 (男性304人,女性270人)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 |
时区 | 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
村里代码 | 64000350010 |
毗邻 | 光兴里、观亭里、瑞山里、内东里 台南市龙崎区龙船里、牛埔里 |
中埔里位于台湾高雄市内门区,得名自境内最繁盛的聚落中埔[1]。其东边与观亭里隔着尾厝沟,南边与瑞山里隔着二仁溪,西南则是内东里,西边则与台南市龙崎区隔着乌山,北边则以乌山坑溪与光兴里相邻[2]。
聚落庄名
[编辑]- 中埔:北边与中埔头隔着洗衫埤,东边与南边隔着尾厝沟分别与观亭、埔尾相邻,西边与衙门口之间则隔着衙门口沟[2]。该地在清朝时已是商店聚集的街市,因位于平原中央而称中埔街[2]。
- 尾厝:位在中埔南边,为中埔街的尾端,其名指清朝游贡生的宅邸,因该宅邸为中埔尾最南边的一栋房屋[2]。
- 埤仔墘:位在中埔西南,衙门口东边,因地形中央低下,周围为阶地而被称为埤仔墘[2]。又一说此地在乾隆时期有刘姓家族入居,于此地开辟数个大埤,而聚落因在埤旁而称埤仔墘[3]。今为该里第2邻的一部分[3]。
- 衙门口:位于该里西南,西邻内东里,其名称由来一说是日治时期在尾厝北边设有官署,而该官署坐东朝西,此地在其门前而命名[2],但是内门紫竹寺的义民牌已有此庄名称出现,故可推该庄在道光十二年(1832年)前已存在,名称应与雍正九年(1731年)所设的罗汉门县丞署有关;为该里第7、8邻[4]。
- 烟墩矿:名称由来是清朝时为连络今台南市一带而设的烽火台[2]。
- 大埤墘:为该里第6邻,因清初最早来此的萧姓家族定居于位在中埔头与木栅内之间的大埤塘溪南侧,故名[5]。萧氏家族为此地最主要的家族[5],后来因人口日增而分居于光兴里的石车[2]。
- 木栅内:即该里第5邻[6],据说过去郭姓先民为防盗贼侵袭而在住居周围以木桩为墙,因此而命名[2]。另一说则是当地与中埔及埤仔墘相连,在清代曾建木栅环绕而命名[6]。
- 大板桥:指架设于中埔与观亭之间的尾厝沟上的桥梁,因过去尾厝沟不宽,仅以一块大木板架成而命名,后来该桥改建成今天的大华桥[2]。
- 小乌山:位于该里西边,为中埔与内东之界线,因眺望该山终年乌黑,而其后又有一座更大的乌山而命名为小乌山[2]。早期此地又称乌山脚,约为第9、12等邻[7]。
- 三伯坪:位于大竹围以西,小乌山北边[2],地名由来与乾嘉之际最早来此定居的福建泉州府安溪县芋头水尾人郭三伯有关,原本是指其住居周围的平地,后来扩大指称周围的散村,为该里第13邻[8]。而木栅内的郭姓宗族即从此地分支出来[2]。
- 大竹围:位在小乌山北边,为该里第10邻[9]。其名称由来是过去先民在住宅四周种植刺竹以自保的关系[2]。
- 大沟:位于小乌山与大埤墘之间,因该地南边有一条名为后壁沟的大沟而命名。清初居有汤姓家族,后分支出内门里三崁店的汤姓宗族[2]。该地地形为尾厝沟与后壁沟冲积而成的小冲积扇扇央,田园往西北如梯田般逐渐升高,为该里第11邻[10]。
宗教信仰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1.0 1.1 1.2 《內門鄉為民服務手冊》. 高雄县内门乡公所. 2009年8月: 126、127页 (中文(台湾)).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內門鄉誌》. 高雄县内门乡公所. 1993: 20、21页 (中文(台湾)).
- ^ 3.0 3.1 埤仔墘. [2011-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2).
- ^ 衙門口. [2011-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4).
- ^ 5.0 5.1 大埤墘[永久失效链接]
- ^ 6.0 6.1 木栅内[永久失效链接]
- ^ 小烏山、烏山腳. [2011-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9).
- ^ 三伯坪[永久失效链接]
- ^ 大竹圍. [2011-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0).
- ^ 大沟[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