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密特-维萨拉摄星仪
施密特-维萨拉摄星仪(Schmidt–Väisälä camera)是由尔约·维萨拉设计,使用于广角(5到10度)摄影的天文望远镜。
发明和设计
[编辑]维萨拉教授最初设计的天文照像机类似于伯恩哈德·施密特的施密特摄星仪,但是这个设计没有发表。维萨拉在1924年的一场演讲中为这个设计加了注脚:困难的球面焦平面。维萨拉一看到施密特的发表,就在施密特的设计中于底片座的前端放入双凸透镜,率先解决了场-平坦的问题。这样完成的系统就是所知的施密特-维萨拉摄星仪,有时就直接称为维萨拉摄星仪。
这种场-平坦的解决方法并不完善,不同颜色投射在底片上的位置略有不同,因此影像受到色差的困扰。考虑到现代电子相机的感测器,绝对不可能强制表面成为球形,也不可能如此制造,因此处理起来很有趣。
失去了发明发明家学习状态的动机,维萨拉发表了他尚未完美的设计。
维萨拉教授不仅设计了新的光学仪器,还落实了几项施密特之后发表的设计。
他最初两项的努力是学习如何纠正凹凸透镜(半月板,4次方程式的表面)的实验。
第三项是建造维萨拉 500/1031摄星镜,如下所述,用来发现了807颗小行星和7颗彗星。
维萨拉 500/600/1031摄星镜
[编辑]这架望远镜于1934年开光,有一个直径500 mm的修正板和焦距为1031 mm的主镜。球面的主镜直径为600 mm,安装在德式赤道仪的架台上。它在焦平面前面使用120 mm的双凸透镜做为平场透镜,赋予它直径6.7度的视野,在120×120 mm的”干板”上每mm相当于200秒弧的角度。
导星镜是直径180 mm,焦距2300 mm,和直径80 mm,焦距1200的折射望远镜。
这架望远镜使用了超过20年,发现807颗小行星和7颗彗星。在这段时间,它与其竞争对手相比,甚至从1990和2000年代电脑化的小行星猎人,仍具有竞争力。它的调查,据其中一个故事,可能刻意用来检视会与地球撞击的小行星。
为此需要大规模的摄影与测量工作,维萨拉还发展了在同一张底片间隔2-3小时两次曝光的技术,以稍微消除一些影像,任何没有成对的点都会被标示在后续的照片中。这种方法相较于干板只曝光一次的闪视比较仪,可以减少一半的干板消耗和只获得单张影像的风险,并且操作人员可以快速的比对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曝光。
这架望远镜原本安装在芬兰图尔库郊区的图尔库天文台。随着这个城市的发展,灯光也日渐增加,望远镜在1950年代迁移至图尔库东方约35公里,天空校为黑暗的凯沃拉天文台。现在这个场所由图尔库之熊天文协会(Turun Ursa Astronomical Association)管理,这是芬兰第二老的业余天文学加社团,也是由维萨拉创立的。
(在21世纪初)这种望远镜很少以4×5英寸的塑胶膜板拍摄天空的照片。它的导星镜几乎都用于观察恒星和行星,——例如,每年春天都会猎捕冥王星,但是即使在视宁度极为良好的情况下,导星镜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让观测者看到它。
参考书目
[编辑]- Liisi Oterma: Recherches portant sur des télescopes pourvoud d'une lame correctrice, 1955. (doctoral dissertation)
- Yrjö Väisälä: Anastigmatisches Spiegelteleskop der Sternwarte der Universität Turku, Astr. Nachr. 254, 361, 1935.
- Yrjö Väisälä: Über Spiegelteleskope mit grossem Gesichtsfeld, Astr. Nach. 259, 197, 1936.
参见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The Uppsala Väisälä camer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1941 (310/380/730)
- Turun Ursa Astronomical Associ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