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盐渍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次生盐渍化(英语:secondary salinization)是由于不合理的灌溉措施而引起的耕地盐渍化,主要发生在蒸发作用强烈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因渠系渗漏和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水位过度升高,通过毛细作用上升至地表附近蒸发时,就会使土壤和地下水中所含盐分积聚于土壤表层,形成次生盐渍化。加强给排水管理、进行渠道防渗、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是防治次生盐渍化的主要方法。[1][2][3][4]

参考文献[编辑]

  1. ^ 河海大学 (编). 水利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5.10: 231. 
  2. ^ 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 (编). 地质大辞典(四)矿床地质、应用地质分册. 地质出版社. 2005.06: 535. 
  3. ^ 张洪江 (编). 土壤侵蚀原理 (第二版).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01: 227. 
  4. ^ 张凤荣 (编). 土地保护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01: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