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武雄桥

坐标23°15′47″N 120°54′49″E / 23.263161°N 120.913631°E / 23.263161; 120.913631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武雄桥
正在施工中的第三代武雄桥。
坐标23°15′47″N 120°54′49″E / 23.263161°N 120.913631°E / 23.263161; 120.913631
承载 台20线
跨越野溪(荖浓溪支流)
地点台湾高雄市桃源区
官方名称武雄桥
业主交通部公路总局
维护单位公路总局第三养护工程处甲仙工务段
设计参数
桥型箱形梁
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
全长25米(82.0呎)(第二代)
88.9米(291.7呎)(第三代)
宽度15米(49呎)(第二代)
10米(33呎)(第三代)
跨数2跨
桥墩数1座
车道双向共2车道
历史
施工单位全辉营造工程公司
开工日2020年11月4日(第三代)
完工日2023年11月22日(第三代)
总造价新台币1亿3千7百万元(第三代)
开通日1972年(第一代)
2006年3月(第二代)
2023年11月22日(第三代)
关闭日2009年8月8日(第一代)
2009年8月(第二代)
地图
地图

武雄桥位于台湾高雄市桃源区台湾省道台20线南部横贯公路上,为该公路重要之联络桥梁,其得名于南横公路开辟期间因公殉职的陈武雄段长,目前该桥因2009年中度台风莫拉克侵袭而摧毁,公路总局刻正新建新武雄桥中,已于2023年11月22日完工通车。

沿革[编辑]

背景[编辑]

台20线南部横贯公路其始于台南市,经高雄市跨越中央山脉抵达台东县,为台湾北中南三条重要的中央山脉横贯公路之一,于台湾战后时期的1958年至1967年间由公路总局进行多次实地踏查工作,并于1964年的第二次实地踏查正式确定公路线型,路线沿台湾日治时期关山越岭道,比照中部横贯公路之施工水准开拓,并以关山垭口为界分为东西两段同时进行。[1]

1968年7月11日南横公路举行开工典礼,正式动工兴建,并以西段优先施工,隔年7月东段开始施工,1972年10月南横公路全线完工通车,初期为砾石道路,直到1994年完成全线沥青混凝土道路铺面。[1]

第一代武雄桥[编辑]

1971年5月17日一场豪雨过后,时任公路总局第五区工程处礼观工务段陈武雄段长前往山区道路进行勘灾[2],于当时南横公路第92公里处遭遇山洪爆发,并使陈武雄段长安全帽脱落,而落石正巧击中陈武雄段长太阳穴而因公殉职。[3][4]

1972年公路总局将92公里的山洪暴发处改建为一般钢筋混凝土桥梁,命名为武雄桥以兹纪念,1973年12月公路总局再于中之关附近设立陈武雄纪念碑与纪念园区,并记载陈武雄段长的生平事迹。[3][4]

第二代武雄桥[编辑]

2006年3月公路总局重建武雄桥,采单跨钢筋混凝土结构I型梁跨过宽约20~30米的荖浓溪上游野溪,桥长25米,宽15米[5]。2009年8月中度台风莫拉克侵袭,其所夹带的西南气流造成台湾中南部严重灾情,其中南横公路高雄甲仙以西至台东延线柔肠寸断,武雄桥所在之野溪再度发生严重山洪暴发,造成野溪河道拓宽超过100米,溪床垫高50米,使第二代武雄桥完全掩埋进大量土砂中,短短完成3年就因风灾摧毁[3]

中之关的陈武雄段长纪念园区也在此次风灾中严重受损,但所幸陈武雄段长铜像与纪念碑石坂尚存,灾后公路总局重新整理纪念园区,并设立新解说板。[6]

其致灾原因经分析后为1999年921大地震期间,造成南横山区土石松动,而此次莫拉克大雨再因大雨灌入土石松动区而产生巨积崩坍,大量土砂使桥下空间不足以排泄,致桥面被推挤而下导致流失。[5]

第三代武雄桥[编辑]

莫拉克风灾后,公路总局采用临时便道与箱涵方式跨越武雄桥所在的野溪,直到2022年5月南横公路有条件全线通车时,该路段仍以临时便道等级供用路人通行,为解决修不胜修困境,公路总局计划在2015年启动武雄桥中长期的复建计划,2017年完成新武雄桥[3],然而直到2020年新武雄桥才实际开始规划,新桥预计采用大跨度桥梁设计,桥梁位置拉到较下游处,提升桥梁抵御洪水能力,避开易崩塌区域,也将道路截弯取直。[7]

而在负责规划新桥的工程顾问公司提出建设报告时,发现桥梁线型会影响一棵树龄至少300年、胸径2.3米的红桧,当时公路总局提出以新台币800万经费将树权买下,施工时将会修剪树冠,以防影响相互影响,但树木主管机关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嘉义林区管理处派员勘查认为该棵红桧一旦修剪树冠,恐无法活命,主张树木不能修剪及伐除,建议武雄桥工程修改路线才是双赢作法。[7]

对此主管该路段的公路总局第三区养护工程处甲仙工务段天池监工站长陈秉禾也表示,“先有这棵红桧才有南横公路,不能轻易牺牲老树生命!”,表达反对修剪树木开辟新桥的做法,经时任甲仙工务段段长陈正伟表示首肯后,规划公司决定变更设计,调整桥梁位置,总工程经费增加,新武雄桥经变更设计后长度88.9米、宽10米,预计在2024年3月完工通车。[7]

新武雄桥由公路总局第三区养护工程处承办施工,经对外招标于2020年9月18日宣布由全辉营造工程公司以新台币1亿3千7百万元得标,于2020年11月4日起动工[8]。2023年4月新武雄桥桥墩、基桩、桥台工程已完成,武雄桥已于2023年11月22日完工通车。[9]

相邻道路[编辑]

荖浓溪 主要桥梁
西行道路 野溪(荖浓溪支流) 东行道路
省道台20线
桃源区
武雄桥

高雄市桃源区   台东县海端乡
省道台20线
桃源区

参见[编辑]

台湾横贯公路冠以人名的桥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余晓涵. 南橫公路大事記. 中央社. 2022-04-29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9) (中文(台湾)). 
  2. ^ 公路故事 武雄橋. 交通部公路总局. [2023-06-05] (中文(台湾)). [失效链接]
  3. ^ 3.0 3.1 3.2 3.3 橋上英名 尋訪33座以人名命名之橋梁及隧道. 交通部公路总局. 2015-01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0) (中文(台湾)). 
  4. ^ 4.0 4.1 吴琍君. 以身殉道 追尋台灣的橋隧英雄. 财团法人中央广播电台. 2014-09-30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中文(台湾)). 
  5. ^ 5.0 5.1 叶昭雄. 台灣公路工程 第38卷第10期 (PDF). 交通部公路总局. 2012-10 [2023-06-05] (中文(台湾)). 
  6. ^ 赖明煌. 慨談 南橫全線邊坡防護工程. 台湾省土木技师公会-技师报. 2022-05-31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中文(台湾)). 
  7. ^ 7.0 7.1 7.2 王慧瑛、陈弘逸. 捍衛300年紅檜生存權 南橫武雄橋改線「以路就樹」. 联合报. 2022-06-19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中文(台湾)). 
  8. ^ 台20線135k+800武雄橋豪雨災害中期提升工程 決標公告.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 2020-09-18 [2023-06-05] (中文(台湾)). 
  9. ^ 古和纯、王慧瑛. 南橫公路「魔王關」新武雄橋7月達陣 工程英雄感性告別原單位. 联合报. 2023-04-26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