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光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光祈
王光祈在德国
出生(1892-08-15)1892年8月15日
 大清四川温江
逝世1936年1月12日(1936岁—01—12)(43岁)
德意志国波恩
死因脑溢血
职业社会活动家、音乐学家
父母罗氏(母)
亲属罗次珊(妻)
五四时期的王光祈

王光祈(1892年8月15日—1936年1月12日),润玙,一字若愚,男,四川温江人,中国近代社会活动家音乐学家,他参与过当时的五四运动等重要学生运动,也是少年中国学会的创始人之一。[1]他也曾主办“工读互助团”等学生互助团体,提倡“工读互助主义”,就是在主办工读互助团时认识了毛泽东,两人关系很好。1920年远赴德国留学,主张“音乐救国”,成为了最早在西方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音乐学家,对中西音乐理论的融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3]

生平

[编辑]
《追悼王光祈先生专刊》

早年

[编辑]

王光祈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出生在四川温江鱼凫镇小河村(现在的温江区柳城镇德通桥),生后不久父亲病逝,由出生富家母亲罗氏抚养、教育。曾在三官庙私塾、社学巷私塾(今王光祈旧居)等私塾中读书。[4] 少年时吹过箫、笛。1908年进入成都高等学堂附属的中学堂学习,这时爱好川剧。他的同班同学后来很多都很有名气,其中包括周太玄郭沫若曾琦李璜等。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这一班学生有多人都曾加入其中。[5]

学生运动

[编辑]

1914年,王光祈在北京进入清史馆当书记,并且在中国大学攻读法律,1918年7月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5] 当时王也曾先后担任《四川群报》驻京记者和《京华日报》的编辑。1918年,王光祈与李大钊、周太玄、曾琦等七人发起了“少年中国学会”,以进行中国人的思想启蒙为要务。按王光祈的话来说就是:[6]

当时担任《晨钟报》副刊主编的李大钊十分欣赏王光祈,曾说:“光祈是一个能想、能行的青年,极有志气”。[6]

同年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的成立大会上,王光祈被推选为执行部主任,成为该会的实际负责人。同时他又投身于学生运动之中,曾在第一时间把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电报给《川报》。此外,他也一直从事著写作工作。五卅运动之后,左右两派因为镇压工人的问题而闹翻,王光祈出国不在,最终少年中国学会也不得不解散。[6]

在此之前,1918年10月初到北京的毛泽东经过李大钊的介绍,亦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下。据王光祈的好友魏时珍所述,毛泽东当时和王光祈十分友好,常与其长谈。王光祈认为他“颇重实践”而维护毛免受其他人的攻击。1919年末陈独秀蔡元培和李大钊协助王光祈创建了“工读互助团”,目的是帮助北京青年进行半工半读,虽然有不错的反响,但因为欠缺经费而最终不了了之。[6]

在德国

[编辑]

1920年5月,他和一些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在上海乘法国轮船赴欧洲留学,而在黄浦江边与毛泽东等握手告别。王光祈前往德国,一开始在法兰克福大学读政治经济学,但依旧关心国内事务,曾兼任《申报》、《时事新报》和《晨报》的驻德特约记者,勤工俭学完成了在法兰克福大学的学业。1922年因为没法参加国内社会运动、生活苦闷而改学音乐,主张“音乐救国”。1927年到柏林大学师从埃里希·冯·霍恩博斯特尔英语Erich von Hornbostel等人进修音乐,最终在波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西方博士学位中国音乐学家。[6][7]

在客居德国期间,他翻译过一些政论著作,同时写成了《欧洲音乐进化论》、《东方民族之音乐》等十八部音乐专著和四十多篇论文,[1] 其论题多是主张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以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后来他在波恩大学担任中文讲师,1936年1月12日,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波恩病逝。当年国内有刊文《追悼王光祈先生专刊》表示追悼。[6]

纪念

[编辑]

少年时,王光祈曾和李劼人、周太玄、魏时珍在成都东郊菱角堰周太玄家结拜。他在德国病逝后,骨灰由沈君怡带回国,[4] 并于1941年冬由李劼人在结拜处安葬,由周太玄题字“王光祈先生之墓”,土地改革运动时曾被移到别处。[6] 1983年迁至四川音乐学院,建立了王光祈建纪念碑亭,周太玄的题碑也保留在这里。[4]

1984年6月,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四川音乐学院等其他单位一起举办了“王光祈研究学术讨论会”。

1985年他被录入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中国音乐词典》中。

1986年,温江公园内建成王光祈纪念馆,后来又建造了光祈音乐广场。[5]

家庭

[编辑]

1910年奉母亲之命,娶罗次珊(后改名王次玙)为妻,先后育有一子一女。但长子因病夭折,他的母亲也因不能承受丧孙之痛而去世,不久之后女儿在一岁半时罹患天花病故。这也是王光祈在1914年春决定留下妻子独自一人离家的缘故。他的妻子在1946年逝世,因为没有任何子嗣,其故居也就没能保留下来。现在当地的王光祈故居是温江区政府划定的原社学巷私塾。[4]

轶事

[编辑]

王光祈举办“工读互助团”时讨论穷学生能做什么工作,毛泽东说:“不要只是说说,让我来试行一下!你们诸位把换洗衣服都交与我来洗。一个铜子一件,三天交货!”但是没有人响应,只有王光祈事后把自己的衣服交给毛泽东清洗。[6]

王光祈和少年中国学会对毛泽东的思想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毛泽东一直不知道王光祈已经去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想要邀请王加入政府,曾借陈毅之口询问王光祈的下落,才从当时的成都副市长李劼人那里得知时其已经逝世的消息。后来再次派陈毅到成都询问王光祈的家属下落,但亦无人知晓。[6]

评价

[编辑]
  • 日本音乐学家岸边成雄:“把柏林学派的比较音乐学观点第一个介绍到东方来的,是中国人王光祈。”[4]
  • 冼星海:“我们不能忘记这位音乐理论家王光祈,他推动了新音乐的发展,他的刻苦耐劳是我们从事中国新音乐的模范。”[4]
  • 吕骥:“王光祈是我国五四运动前后到抗日战争之前的近20年中,文化界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著作家,卓越的音乐学家。”;“将东西方之音律、东方各民族之音律进行比较研究,始创于王光祈,这无疑是我国音乐学上一大贡献。”[5]

著作

[编辑]
  • 《欧洲音乐进化论》
  • 《德国国民学校与唱歌》
  • 《东西乐制之研究》
  • 《各国国歌评述》
  • 《东方民族之音乐》
  • 《音学》
  • 《中国诗词曲之轻重律》
  • 《翻译琴谱之研究》
  • 《中国音乐史》
  • 《西洋音乐史纳要》
  • 《西洋名曲解说》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王光祈. 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9). 
  2. ^ 文蕾,王光祈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兰台世界》,2014年31期
  3. ^ 王瑞,从《翻译琴谱之研究》透视王光祈对古琴艺术的贡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小说评论》,2013年第S2期
  4. ^ 4.0 4.1 4.2 4.3 4.4 4.5 王光祈 从革命启蒙者到音乐家. 成都晚报. 2014-06-14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9). 
  5. ^ 5.0 5.1 5.2 5.3 “少年中国学会”回溯. 文史春秋. 2014-03-04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9).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毛泽东为何对王光祈念念不忘?. 炎黄世界. 2013-02-19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9). 
  7. ^ 王光祈生平. 凤凰网. 2009-04-30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