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符号论美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符号论美学的基本特征是把审美和艺术现象归结为文化符号,对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美学都有较大的包容性。

代表思想家[编辑]

恩斯特·卡西勒[编辑]

恩斯特·卡西勒是新康德主义者,他认为康德还没有摆脱传统的认识论。他把康德的理性批判发展为文化批判。他指出关于人的定义不能是一种实质性的定义,只能是功能性的定义,人与动物都有感受器系统和反应系统,但人还有第三种即符号系统,人的思维和行为都是符号化的,人通过符号创造了语言、神话、艺术、宗教等文化,构成人类经验的交织之网。因此,符号活动才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特征。

所有在某些形式上能为知觉揭示出意义的一切现象都是符号,符号的背后总隐藏着意义。符号的功能就在于揭示意义,符号不同于信号,信号属于物理世界,符号属于精神世界,世人的意识的创造。

卡西勒的哲学体系就是这样一个以 人、符号 、文化为基本公式的哲学体系,他认为,这些符号形式从不同层次 上历史地展开了人的生命,实现了人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客观化。

卡西勒的符号美学是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出发的,他把艺术和全部人类文化活动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充分肯定了艺术的社会性,艺术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也开辟了美学研究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