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根诗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草根诗社是台湾1970年代重要的现代诗社。1975年5月在台北成立,并且创《草根诗刊》。该社成员有张香华罗青李男詹澈邱丰松白灵等人,罗青是社长。创社宗旨具体呈现在〈草根宣言〉(刊载在《草根诗刊》创刊号)里,内容为:“对过去,我们尊敬而不迷恋,对未来,我们谨慎而有信心。我们拥抱传统,但不排斥西方,过去拥抱与过分的排斥,都是变态。我们的态度是了解第一,然后吸收、消化、创造。创造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同时,我们也知道要有专一狂热的精神,创造方能有成,我们愿意把这份精神献给我们所能拥有的土地:台湾。”此外,该诗社相当重视诗的艺术性与普及性。

诗刊[编辑]

诗刊从1975年发行到1980年第42期,主要刊登成员诗作[1]。1985年2月1日复刊,由白灵主编。1978年5月第36期推出三周年纪念号,内容是“评论专辑”及“覃子豪诗选”。 草根诗社诗刊大多是成员创作

诗社活动[编辑]

该社曾在1975年12月15日在台北耕莘文教院举行“诗的声光发表会”。1976年5月25日在台湾省立博物馆举行为期一周的“生活创作展”[2]。一度相当活跃。

评价[编辑]

台湾文学评论者彭瑞金认为,诗社宣言展现对传统和西化兼容并蓄的精神;同时也展现对诗精神与诗形式持绝对宽容的态度[3]。另一位文学评论者赵天仪认为,该社“曾经大量地发表新人的作品,鼓舞了一些新人的兴趣与尝试。但是,因为大家风格悬殊,作品杂陈,所以缺乏显著的风貌。其中以罗青的知性意味,詹澈的乡土象征,较为突出”[4]。。

资料来源[编辑]

  1. ^ 叶石涛/著,《台湾文学史纲》,高雄市:春晖出版社,2003年10月20日再版,页156。
  2. ^ 文讯杂志社/编辑,《光复后台湾地区文坛大事记要(增订本)》,台北市:文建会,1995年6月2版。
  3. ^ 彭瑞金/著,《台湾新文学运动40年》,高雄市:春晖出版社,2004年9月再版,页194。
  4. ^ 赵天仪/著,《台湾文学的周边》,台北县:富春文化,2000年初版,页109。

解昆桦《青春构诗:七0年代新兴诗社与1950年世代诗人的诗学建构策略》〈七0—八0年代台北《草根诗刊》研究〉,苗栗县:苗栗县文化局,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