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萧斌 (刘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萧斌(?—453年),伯蒨[1]南兰陵人。刘宋外戚萧思话堂弟萧摹之子。萧斌为南朝将领、宋文帝心腹,亦为第二次元嘉北伐的主帅,战后支持太子刘劭的弑父政变,最终失败被杀。

生平

[编辑]

萧斌得宋文帝信任,原亦和司徒彭城王刘义康交好,但遭刘斌等人进谗而遭排挤出去。元嘉十七年(440年),宋文帝诛杀义康党羽,并将义康外调到江州任刺史,便以萧斌为大将军咨议参军、豫章太守,将江州事务都交由萧斌处理[2]。后历任南蛮校尉及侍中。元嘉二十七年六月丁酉(450年7月3日),宋文帝准备北伐,以萧斌为辅国将军、二州刺史[3]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七月,宋文帝指派萧斌为六万北伐军主帅,节度王玄谟等军率前锋到黄河,萧斌派崔猛进攻魏青州刺史张淮之所据的乐安,王玄谟攻碻磝,二城守将皆弃城而走,于是萧斌等众留守碻磝,让王玄谟转攻滑台。不过王玄谟围滑台久攻不下,至冬季魏太武帝亲率大军南渡黄河,王玄谟于是溃败逃回碻磝。当时萧斌还在坚持想让沈庆之领五千兵到滑台支援王玄谟,见玄谟退还就打算将之处斩,但为庆之力阻。随后,萧斌打算死守碻磝,但沈庆之表示死守碻磝孤城等于重复上一次北伐朱脩之坐困滑台之事,表明反对;而当时文帝遣使来称不准退却,萧斌最终留王玄谟守碻磝,自还历城[4][5][6]

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北伐结束,但江北诸州破坏严重,司马顺则就趁机于梁邹城聚众,自称是晋朝宗室,自号齐王;时又有僧人自称是司马百年,自号安定王,又一些流民如秦凯之、祖元明等人都各自据村庄向应司马顺则。司马顺则籍乐安渤海二郡太守崔勋之离开之机据城而起,萧斌遂命崔勋之率申坦罗文昌等军讨伐司马顺则。崔勋之原本说城内人民都是被逼,大军一到就会溃散,可是事实却是城内人民都为司马顺则守城,于是崔勋之无法攻下梁邹。萧斌遂改命庞秀之总统诸军,又派刘武之等率精兵一千人击斩司马百年。罗文昌当时派了道连伪降,联结到城内打算出降的李继叔等人,虽然道连及后被识破而遭杀害,但李继叔出城投降让司马顺则一方士气尽失,最终城陷被杀,乱事亦得以平息。不过,萧斌还是因北伐失败而被免官[7]

萧斌后又任南平王刘铄的右军长史。元嘉三十年(453年),刘铄入朝,萧斌亦随到建康。二月二十日夜[8],刘劭决定在天亮时要起兵夺位,于是准备好兵力,夜召太子左卫率袁淑与曾任太子中庶子的萧斌,告知二人他的计划。当时萧斌和袁淑都反对,劝道:“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刘劭听后大怒,萧斌吓得改变立场,支持刘劭,袁淑却始终不肯支持。天亮时,萧斌与刘劭同坐一车,停在奉化门将要出发,袁淑久久不至,至后又拒绝登车,最终被杀[9]。接着刘劭及萧斌坐车到宫,一切就像平时入朝那样,成功通过万春门入宫。刘劭派张超之杀害文帝,事成后出坐东堂,由萧斌持刀守卫,接着登位为帝。萧斌获授散骑常侍、尚书仆射、领军将军。

刘劭篡位不久,以武陵王刘骏为首的讨伐军就组成,并攻向建康,刘劭决定亲掌军事,命官员们处理文书即可,又以萧斌总掌众事。讨伐军逼近时,萧斌及始兴王刘濬都劝刘劭派出水军主动与对方决战,但江夏王刘义恭怕讨伐军船队弱会战败,于是故意提出以逸待劳之策阻止水战,并得刘劭赞同。萧斌当时就严肃地说:“南中郎二十年少,业能建如此大事,岂可复量。三方同恶,势据上流,沈庆之甚练军事,柳元景、宗悫屡尝立功。形势如此,实非小敌。唯宜及人情未敌,尚可决力一战。端坐台城,何由得久。主相咸无战意,此自天也。”刘劭不肯采纳。四月二十一日(5月14日),讨伐军进至新亭,其时萧斌统步军,褚湛之统水军。翌日,刘劭派萧斌率鲁秀及王罗汉等军共一万精兵进攻新亭垒,刘劭对将士发重赏并亲至朱雀门督战,故其军士气如鸿,但就在快要破城获胜之时,鲁秀却突然让军队停止进攻,遂为柳元景所反击而战败。刘劭接着率心腹进战试图平反败局,但为柳元景所败,败返朱雀门,萧斌亦为流矢所伤。当晚褚湛之檀和之鲁秀等人都向讨伐军投降,惊惧的刘劭退回台城,并命刘濬及萧斌守石头城。五月三日(5月26日),大航为讨伐军所败,萧斌闻讯后惶恐不知所为,于是命令所统的军队解甲,派儿子萧约请罪,并戴白幡到讨伐军前投降,但即在军门被处死[10]

家庭

[编辑]

[编辑]
  • 萧摹之,丹阳尹。

[编辑]
  • 萧简,历任长沙内史、广陵王安南咨议参军领南海太守、东海王前军咨议参军领南海太守等职。讨伐刘劭时为邓琬等所攻,城陷被杀

[编辑]

萧斌及萧简诸子因支持刘劭而全被诛杀。

  • 萧约。
  • 萧赡,字叔文,娶刘义融第五女刘茂容。[1]

注释

[编辑]
  1. ^ 1.0 1.1 《宋故散骑常侍护军将军临澧侯刘使君(袭)墓志》:“第五妹茂容,𡣪兰陵萧赡,叔文。父斌,伯蒨,青冀二州刺史。”
  2. ^ 《宋书·武二王·刘义康传》:“征虏司马萧斌,昔为义康所昵,刘斌等害其宠,谗斥之。乃以斌为咨议参军,领豫章太守,事无大小,皆以委之。”
  3. ^ 《宋书·文帝纪》:“六月丁酉,侍中萧斌为青冀二州刺史。”
  4. ^ 《宋书·沈庆之传》:“及北讨,庆之副王玄谟向碻磝,戍主弃城走,玄谟围滑台,庆之与萧斌留碻磝,仍领斌辅国司马。玄谟攻滑台,积旬不拔。虏主拓跋焘率大众南向,斌遣鹿之率五千人救玄谟。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少军轻往,必无益也。’斌围遣令去,会玄谟退,斌将斩之,庆之固谏而止……萧斌以前驱败绩,欲死固碻磝,鹿之曰:‘夫深入寇境,规求所欲,退败如此,便可久住。今青、冀虚弱,而坐守穷城,若虏众东过,清东非国家有也。碻磝孤绝,复作朱脩之滑台耳。’会诏使至,不许退,诸将并谓宜留……玄谟自以退败,求戍碻磝,斌乃还历城。”
  5. ^ 《宋书·王玄谟传》:“及大举北征,以玄谟为宁朔将军,前锋入河,受辅国将军萧斌节度。玄谟向碻磝,戍主奔走,遂围滑台,积旬不克。”
  6. ^ 《宋书·萧斌传》:“元喜二十七年,统王玄谟等众军北伐。斌遣将军崔猛攻虏青州刺史张淮之于乐安,淮之弃城走。先是,猛与斌参军傅融分取乐安及碻磝,乐安水道不通,先并定碻磝,至是又克乐安。既而攻围滑台不拔,斌追还历下。
  7. ^ 《宋书·萧斌传》
  8. ^ 《宋书·二凶·刘劭传》及《南史·刘劭传皆》作“二月二十一日夜”,按两千年中西历转换即二月甲子夜,然《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二》及《建康实录·卷十二》皆称刘义隆死于二月甲子,与《刘劭传》中称“明旦”弑文帝不同。《资治通鉴考异》亦曰:“《劭传》云‘二月二十一日夜’。按《长历》是月甲辰朔。《宋略》云‘癸未夜’, 乃二十日也。今从之。”现从《资治通鉴》
  9. ^ 《宋书·袁淑传》:“迁太子左卫率。元凶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流涕谓曰:‘主上信谗,将见罪废。内省无过,不能受枉。明旦便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因赐淑等袴褶,又就主衣取锦,截三尺为一段,又中破,分斌、淑及左右,使以缚袴。淑出还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又辞不上。劭因命左右:‘与手刃。’见杀于奉化门外,时年四十六。”
  10. ^ 《宋书·二凶·刘劭传》

参考资料

[编辑]
  • 沈约《宋书
  • 李延寿《南史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