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袁凯
袁凯

《松江邦彦图》之袁凯像


大明监察御史
籍贯 京师松江府华亭县
族裔 汉族
字号 景文
出生 生年不详
逝世 卒年不详
亲属 (父)袁介
出身
  • 布衣

袁凯(?—?),景文,元末初政治人物,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区)人。元末为府吏,明洪武三年(1370年)荐授监察御史,被明太祖朱元璋评价“老猾持两端”,索性装疯,以病免归。能作诗,法杜甫。因在杨维桢面前吟咏《白燕》诗得名,人称“袁白燕”。有《海叟集》4卷,附“集外诗”1卷。

袁介于元末官松江府府椽。

借疯保命[编辑]

一次朱元璋命袁凯将死刑犯的名单转交与太子朱标,朱标认为执刑太严,故在名单上稍有裁减,并要袁凯覆告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朱标的意见后,问袁凯皇帝与太子孰是孰非,袁凯则指皇上以正,太子则宅心仁厚,皆无不是。朱元璋闻言,认为袁凯狡猾不实,模棱两可,乃勃然大怒,将之禁锢

袁凯虽于三日后获释,但自觉命不久矣,故在上朝过金水桥时装疯,仆地不起。朱元璋不信,命木匠钻扎袁凯身体,袁凯不为所动。告归,回到故乡。朱元璋仍不放心,派人到华亭宣旨,擢升袁凯为松江府儒学教授,袁凯只目瞠使者,高唱《月儿高》曲。

朱元璋仍然不信,又派特务跟踪,袁凯乃叫家人以炒面砂糖,假装粪便,匍匐而食,终使朱元璋相信[1][2]。洪武二十年(1387年)时,曾为县儒学训导[3]。而他最终得以寿终正寝。

袁白燕[编辑]

袁凯入仕前,曾与友到浙南名士杨维桢府上作客,座上有人展示一首《咏白燕》,杨维桢对诗中的“珠帘十二中间卷,玉翦一双高下飞”两句,十分赞赏,袁凯却指此诗虽然不错,但仍未能将燕子描写得极尽其妙,然后呈上自己的《白燕》诗。读到“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仍未归”等句,杨维桢大为惊赏,将诗作遍示座客。从此袁凯有了“袁白燕”此美誉。[4]

注释[编辑]

  1. ^ 明史》卷二百八十五:袁凯,字景文,松江华亭人。元末为府吏,博学有才辨,议论飙发,往往屈座人。洪武三年荐授御史。武臣恃功骄恣,得罪者渐众,凯上言:“诸将习兵事,恐未悉君臣礼。请于都督府延通经学古之士,令诸武臣赴都堂听讲,庶得保族全身之道。”帝敕台省延名士直午门,为诸将说书。后帝虑囚毕,命凯送皇太子覆讯,多所矜减。凯还报,帝问“朕与太子孰是?”凯顿首言:“陛下法之正,东宫心之慈。”帝以凯老猾持两端,恶之。凯惧,佯狂免,告归,久之以寿终。凯工诗,有盛名。性诙谐,自号海叟。背戴乌巾,倒骑黑牛,游行九峰间,好事者至绘为图。初,在杨维桢座,客出所赋《白燕诗》,凯微笑,别作一篇以献。维桢大惊赏,遍示座客,人遂呼袁白燕云。
  2. ^ 洪武间为御史,议事不合,趋朝过金水桥,诡得风疾,仆不起,太祖命以水钻钻之,忍死不为动,遂放归。太祖念之,遣使即其家起为本郡儒学教授,景文瞠目熟视使者,唱《月儿高》一曲,使者覆命,以为诚风,乃置之。陆深金台纪闻
  3. ^ 《重修华亭县志·十四卷》清光绪四年刊本
  4. ^ 松江袁御史景文,未仕时,尝与友人谒杨廉夫,几上见有《咏白燕》诗云:“珠帘十二中间卷,玉翦一双高下飞。”景文素能诗者,因谓之曰:“先生此诗,殆未尽体物之妙也。”廉夫不以为然。景文归作诗,翌日呈廉夫云:“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妒,莫向昭阳殿里飞。”廉夫得诗叹赏,连书数纸,尽散坐客。一时呼为袁白燕云。(都穆《南濠诗话》)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二百八十五》,出自《明史

参考书目[编辑]

  • 《明史》卷二百八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