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英语:Happy Valley Underground Stormwater Storage Scheme)为香港政府于2012年执行的水利计划,用以改善湾仔跑马地地区的防洪水平。计划范围设计于香港岛跑马地马场地下。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涉及约10亿港元的投资额数,其中主体工程费用占了6亿7千8百万港元,前期工程于2011年9月启动,主体工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首阶段于2015年3月月底竣工及启用,第二阶段于2017年3月16日竣工及启用,耗资逾10亿港元。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为香港政府有史以来批出过最最大规模的“新工程合约”项目, 此工程亦引进了几项创新及环境保护元素

结构[编辑]

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主要包括了在跑马地马场地下兴建容量为6万立方米、相等于约24座标准游泳池蓄洪池,以暂时储存在暴雨期间所收集得来的雨水,令到下游的雨水流量大幅度地减低,以纾缓水浸的风险。是次工程首次采用了自动化监察系统,使到其能力控制从上游分流至蓄洪池的雨水流量,以减少蓄洪池的体积,并且透过浅缸设计,节省了水泵的耗电量及降低了建筑成本时间,能够顾及防洪和环境保护两方面的需要。

历史[编辑]

湾仔及跑马地位处于低洼地区,虽然有雨水管道的疏导,但是雨水管道均有一定历史年期,均是20年至30年前的工程产品,故此每当大豪雨来临时,亦未必能够应付,存在了水浸风险。2008年8月,跑马地及黄泥涌道一带的水浸范围达30公顷,水浸情况严重。

有见及此,为了改善该地区的水浸情况,香港政府渠务署推出了多项计划,包括于2012年8月竣工的港岛西雨水排放隧道,位处于中游的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及位于下游的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工程。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的前期工程于2011年9月启动。

2012年9月5日,在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韦志成渠务署署长陈志超的见证下,渠务署副署长徐伟承建商──俊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裁彭一邦签署了《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的主体工程合约[1]。首阶段工程预计于2015年雨季前完成及启用,次阶段工程预计于2018年年初完工及启用[2]

效率[编辑]

渠务署需要在上游截流,于中游兴建大型蓄水池及于下游改善排水设施以作防洪用途。跑马地地下蓄洪池容量达6万立方米,泵房每秒可以抽走1点5米高的洪水,并且设立了约1公里长的排水渠,有助于改善香港市区的水浸问题。工程亦设立了4个水位感应器,当下游感应器侦测到水浸风险,雨水将会被引流至蓄洪池处暂时储存,待暴雨洪峰退去时,雨水才会排出大海[3]。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的设计可以用以抵御50年一遇的大暴雨[4][5][6][7]

奖项[编辑]

2012年7月,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获得“2012年国际水协会项目创新大奖”中的“东亚地区(规划组别)大奖”[8][9][10][11]

相关参见[编辑]

参考注释[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