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琬
外观
静琬(—639年),又名释智苑,隋代至唐朝初年幽州僧人[1]。
生平
[编辑]静琬遇到过北周之灭佛运动,所以唯恐再度遇到灭佛而使佛法灭失,所以发愿刻一切佛经于石板上,若遇到佛法又遭劫难,还有一部石板的经书得以留存[1]。
所以和他的弟子玄导等人,从隋朝开始在石碑上刻经,并建立道场,这个举动并得到隋炀帝皇后萧氏及其弟萧瑀的赞助。所建道场即今房山云居寺。
隋朝灭亡后,至唐贞观十三年(639年),所造石经已满七室,刻完《涅槃经》。且静琬于当年圆寂,此后这个刻石佛经的巨大事业,则由静琬之弟子接续其志,并得到历代僧人继续传承,经历宋、辽、金,元,到明朝末年而止。这就是佛教历史著名的《房山石经》[1]。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法苑珠林》第十八:唐幽州沙门释智苑。精练有学识。隋大业中。发心造石一切经藏以备法灭。既而于幽州西山凿岩为石室。即磨四壁而以写经。又取方石别更磨写藏诸室内。每一室满即以石塞门。融铁锢之。时隋炀帝幸涿郡。内史侍郎萧瑀皇后弟也。性笃信佛法以其事白后。后施绢千匹及余钱物以助成之。瑀施绢五百匹。朝野闻之争共舍施。故苑得遂功。苑尝以役匠既多道俗奔凑。欲于岩前造木佛堂并食堂寝室。而念木瓦难办。恐繁费经物。故未能起作。一夜瀑雨雷震山。明旦既晴。乃见山下有大木松柏数千万。为水所漂流积道次。山东少材木松柏尤希。道俗惊骇不知来处。推寻踪迹远自西。山崩崖倒漂送来此。于是远近叹服。自非福力孰感神助。苑乃使匠择取其木。余皆分与邑里。邑里喜愧而助造堂宇。顷之毕成。如其志焉。苑所造石经已满七室。以贞观十三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