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鲨鱼剑[1]乩童在宗教活动中“起乩”时所操持的法器之一,和七星剑、铜棍、月斧和刺球合称五宝,鲨鱼剑也称沙鱼齿或骨刀,中国传统信仰中的乩童以是否操持法器为依据,只以神通身不操持法器者称为文乩;若是操持法器以显示神威的称为武乩。

鲨鱼剑

造型与材质[编辑]

鲨鱼剑的剑身由锯鳐的吻部 (rostrum)制成,锯鳐其实为𫚉鱼的一种,鲨鱼剑也称沙鱼齿或骨刀,在五宝之中唯一使用动物身体制成的,长约二、三尺,目前台湾的鲨鱼剑大多来自远洋渔获,虽然剑的两侧齿数不一,但都必须符合“神治鬼、鬼治神”的口诀,有趣的是,随着用途不同,牵涉的鱼种也有差异,尖齿锯鳐的鼻锯根部无齿,加上锯柄宽度十分方便抓握,是乩童的最爱;后绪锯鳐的鼻锯可达一米七、小齿锯鳐的鼻锯粗壮,看起来雄伟慑人,常常被当成庙宇的“镇庙之宝”;最小号的鲨鱼剑称为“肚剑”,由雌鱼腹中还没出生的胎儿制成,道士认为肚剑法力很强,可供在神案上,驱邪怯魔,也有人把“肚剑”置于香炉底,甚至车子仪表板上。肚剑虽然尺寸娇小,但由于数量稀少,价格非常高。 由于近来锯鳐的数量大灭,鲨鱼剑的价格飙高不下,聪明的商人灵机一动,设计出白铁或塑胶复制品,价格当然实惠许多,但是乩童还是偏好真品。 [2]

使用方式[编辑]

中国民间信仰中,乩童可分为替地方公庙服务的业余乩童以及在私人神坛办事的职业乩童,业余乩童主要的工作是在有人到庙里问事时被神明附身回答问题,以及在庙方各式仪事庆典时会换上华丽的衣服并操鲨鱼剑以展神威;职业乩童则以被神附身回答信徒问题为主要工作。 乩童在起驾前会先行净身仪式,以香把静身,主要的部位是背部、胸、腹部,再以鲨鱼剑等五宝劈砍自己的头部或背部来驱邪或证明自己已被神灵附身的状态,完成仪式后还要行“退驾”仪式才会恢复常身,神明透过乩童和“生”的世界产生连结,是神、人之间最常见的沟通方式,让生与死、天与地的区分不再那么二分,透过乩童人们可以对神祇询问一些生活中难解的事情,他们扮演着好似神父的中介者,在传统道教信仰中,人们除了对神像单方面的诉说,也可以透过乩童、掷茭来达成与神灵“双向”的沟通,而鲨鱼剑则扮演了沟通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法器,让信仰的力量可以变得更坚定。 [3]

参考资料[编辑]

  1. ^ 黄慧娟. 台灣地區五寶法器「鯊魚劍」之研究. 102/01/15. 
  2. ^ 李弘善. 鯊魚劍的故事. 中华科技史学会学刊. 2008/12: 74-78. 
  3. ^ 存档副本. [2019-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