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鲫鱼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鲫鱼潭,又称鲫仔潭龙潭东湖[1],是位于今台湾台南市永康区大湾仁德区一带的古湖泊,为昔日台邑八景之一[1],留下许多相关文学作品。约自道光初年开始逐渐干涸,今日昆山科技大学校内的昆山湖为其残存部分。[2]另外中华医事科技大学旁的仁德滞洪池所在地也是昔日鲫鱼潭区域的一部分[3]

历史

[编辑]

民国77年(1988年)由石万寿编纂之《永康乡志‧建置》指出鲫鱼潭为古代大湾海峡消退后之残余。[4]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该潭曾经干涸。[5]康熙二十八年左右潭面“周围大十里余,深不可测”,潭中生长许多鲫鱼可供每年征税[6]康熙三十五年左右该潭改名为“东湖”,[7]《永康乡志》认为是因位于台湾府城东方而得名。[4]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完稿之《台湾县志》中则记载该潭形状细长,长约三十余里,除鲫鱼仍多以外,其水源亦可灌溉附近永康里长兴里广储西里等三地之农田,为祈雨之处故又称“龙潭”,“龙潭夜月”并为台邑六景之一。[8]

乾隆时期《重修台湾县志》对该潭记载与《台湾县志》大致相同,不过长度从三十余里减至二十余里,六景并扩充为八景,乾隆十六年(1751年)侯世光并于其上建立鲫仔潭桥。[1]台湾府知府蒋元枢亦曾于湖上建水心亭,为游人墨客聚集之处,后于道光初年开始干涸。[2]

台湾战后时期李正合在附近创办昆山工业专科学校(今昆山科技大学)并担任校长。为求保存古迹、复兴中华文化,遂于民国60年代(1970年代)末期发起整理景观、兴建曲桥亭台等,历时两年完工。[2]

相关文学创作

[编辑]

清领时期前往鲫鱼潭游览之文人留下不少相关诗文创作,例如林庆旺〈东湖即景〉[7];李雰〈龙潭夜月〉;章甫〈游鲫鱼潭记〉、〈鲫潭月夜泛舟〉、〈鲫潭霁月〉等。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重修台湾县志‧山水志卷二》:“鲫仔潭在永康、长兴、广储西三里之界。汇纳众流,修而不广,计长可二十余里。多生鲫鱼,年有征税。三里之田,资以灌溉。一名“龙潭”,旱时祷雨于此。又名“东湖”,最宜霁月,为邑治八景之一。”同书《重修台湾县志‧建置志卷三‧桥渡》:“鲫仔潭桥在永康里茑松嵌下。乾隆十六年,职监侯世光建。砌砖为礅,固以蜃灰。高丈三尺。酾水三道,相距各丈六尺。架木铺板其上,可容两车。旁翼扶栏。东西累土成堤,宽与桥称,计长百二十余丈。共费白金四百六十两。”
  2. ^ 2.0 2.1 2.2 李正合. 崑山湖小誌 (纪念碑志). 昆山科技大学内昆山湖边. 1981. 
  3. ^ 台南市政府水利局. 仁德滯洪池環境營造 水利局打造仁德景觀之心. 台南市政府. 2020-06-29 [2022-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 
  4. ^ 4.0 4.1 曾, 玉惠; 陈, 晓怡. 〈清代臺灣鯽魚潭及其相關詩歌探析〉. 《昆山科技大学学报》. 2007.07, (4): 123–142. 
  5. ^ 台湾府志(高志)‧外志卷九‧灾祥》:“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癸亥春,鲫鱼潭涸。此潭为台巨泽,从来不竭;至是涸几尽。”
  6. ^ 《台湾府志(蒋志)‧叙川卷三》:“鲫仔潭:在永康里东南,周围大十里余,深不可测。潭生鲫鱼甚多,岁有税。”
  7. ^ 7.0 7.1 《台湾府志(高志)‧艺文志卷十》林庆旺所做〈东湖即景〉一诗附注:“台湾东郊有鲫仔潭,今改名东湖,文学吟咏颇多。”
  8. ^ 台湾县志‧杂记志九‧古迹》:“龙潭,即鲫鱼潭。修而不广,绵延三十余里。……祷雨之处,故曰龙潭。以其多产鲫鱼,故又名鲫仔潭。”同书《建置志二‧水利》:“鲫仔潭,在永康、广储西、长兴三里之界。延流三十余里,多生鲫鱼,年有征税;三里之田,藉以灌溉。”同书《舆地志一‧形胜》:“六景:木冈挺秀、莲湖飘香(即莲花潭也)、赤嵌观海、鹿耳听潮、龙潭夜月(即鲫仔潭也)、金鸡晓霞(澎湖金鸡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