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散氏盘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书体也开草篆之先”一说[编辑]

此说法在多处非学术网站十分多见,皆无可信来源,被四处引用而有积非成是的嫌疑。故宫正式研究散氏盘的文献中,也并未找到证实这个部分的资料。

草篆最初为飞白之意。而在形容书体时,顶多说是见于战国与秦,篆书与隶书之间较为草率的过渡,工整的部分延续出篆书中的小篆。另一个草篆较广为人知的,是明赵宦光(1559-1625)等人以草书的笔势撰写篆书,冠以“草篆”之美名,在书法上使用草书常用的牵连、映带、飞白等字迹。以上字迹特性皆非散盘字体之延续,开先河一说有待商榷。

关于书体部分,确实在碑学上极具贡献,不过那是来自于散氏盘在金文本身做出的一字多变、横向宽厚等字体态势的拓展,以及铭文文字棣定的贡献。--Ariesfaust留言2023年1月19日 (四) 07:53 (UTC)[回复]